《上洛桥》拼音译文赏析

  • shàng
    luò
    qiáo
  • [
    táng
    ]
  • jīn
    yuán
    zhōng
    liǔ
    chūn
    lái
    yāo
  • kān
    hǎo
    fēng
    jǐng
    shàng
    luò
    yáng
    qiáo

原文: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译文及注释
金谷园中的柳树,春天来了像在舞蹈一样摇曳着腰肢。
这样美好的景色,怎能不去欣赏呢?我独自走上了洛阳桥。
注释:
金谷园:金谷是唐代洛阳城南的一处园林,现已不存。
柳:柳树,古代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
春来似舞腰:形容春天的柳树像是在舞蹈一样,摇曳着柔软的枝条。
那堪:怎么忍受。
好风景:美丽的景色。
独上洛阳桥:独自一人走上洛阳桥,可能是为了欣赏美景,也可能是为了思考人生。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唐的现实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思考。整篇诗语言简练,意蕴深刻,通过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时代荣辱的体验和对人生历程的感悟。 在诗中,作者通过形象描绘金谷园的春日美景,展现了盛世的繁华景象,但随后又写出孤独站在洛阳桥上的诗人,突显了历史沧桑和时光流转所带来的无情变迁和失落感。虽然诗人眼前是美景,但内心却充满了感慨和忧伤。这种繁华与衰落、欢乐与忧伤的对比,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更寓意着时代变迁中个人命运的不可预知性。 此外,诗中还采用了反衬手法,通过对比历史的豪华和现实的萧条,来强调时代变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正如诗中所说“好景不长残花落”,作者通过此句表达了对繁华背后的消逝和历史错乱的深刻认识,呼唤人们应该珍惜当下,承担历史责任,推动社会进步。 总之,这首《洛阳怀古》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盛衰兴废的反思,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寓意着人生历程中的无常和变化。历经千年,依然值得我们观赏和赞美。 赏析详情»


李益简介: 李益(746-829),唐代诗人,字君虞,出生于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考取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游历诗文,作诗及散文,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