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四首》拼音译文赏析

  • sài
    xià
    shǒu
  • [
    táng
    ]
    wáng
    chāng
    líng
  • chán
    míng
    kōng
    sāng
    lín
    yuè
    xiāo
    guān
    dào
    chū
    sài
    sài
    hán
    chù
    chù
    huáng
    cǎo
  • cóng
    lái
    yōu
    bìng
    jiē
    gòng
    chén
    shā
    lǎo
    xué
    yóu
    xiá
    ér
    qín
    kuā
    liú
    hǎo
  • yǐn
    qiū
    shuǐ
    shuǐ
    hán
    fēng
    dāo
    píng
    shā
    weì
    àn
    àn
    jiàn
    lín
    táo
  • cháng
    chéng
    zhàn
    xián
    yán
    gāo
    huáng
    chén
    jīn
    bái
    luàn
    péng
    hāo
  • fèng
    zhào
    gān
    quán
    gōng
    zǒng
    zhēng
    tiān
    xià
    bīng
    cháo
    tíng
    beì
    chū
    jùn
    guó
    jiāo
    yíng
  • fēn
    fēn
    wàn
    rén
    zhě
    quán
    shēng
    chén
    yuàn
    jié
    gōng
    jiù
    fēn
    biān
    chéng
  • biān
    tóu
    cǎn
    cǎn
    zàng
    huò
    jiāng
    jūn
    jiē
    xiāng
    diào
    yàn
    nán
    dài
    beǐ
    wén
  • gōng
    xūn
    duō
    beì
    chù
    bīng
    xún
    fēn
    gēng
    qiǎn
    huáng
    lóng
    shù
    weí
    dāng
    sài
    yún

原文: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相关标签:边塞

译文及注释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蝉在空旷的桑林中鸣叫,八月时节,寒气逼人,穿过萧关道路,到处都是黄色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历来在幽州和并州的客人,都一起变得苍老,沾染了尘沙。不要学那些游侠少年,自夸自己的紫色骏马好。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骑马渡过秋水,水很冷,风像刀子一样刺骨。平坦的沙地上,太阳还没有落山,望见临洮的景象显得黯淡无光。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昔日在长城上的战斗,人们都说当时的士气很高。黄色的尘土足以见证这段历史,白骨散落在荒野之中。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奉命到甘泉宫,统领天下的兵马。朝廷准备了礼物,各地的郡国都在预备迎接。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成千上万的人,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够活着回来。我愿意节约宫廷的马厩,将节约下来的资源分给边城。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边境上的情况多么悲惨,已经埋葬了霍将军。他的部下都前来吊唁,燕国南北都听说了这个消息。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许多功勋的人都被排斥,兵马也在寻找分配。更多的人被派往黄龙寨,只有在边境上哭泣的云彩陪伴着他们。
注释:
蝉鸣:蝉鸣声。

空桑林:没有人的桑树林。

八月:农历八月。

萧关道:萧关是古代边关要塞,萧关道是通往萧关的道路。

出塞入塞:出关入关。

黄芦草:黄色的芦苇草。

幽并:指幽州和并州,两个古代边疆地区。

尘沙老:指在边疆长期征战的士兵们。

游侠儿:指那些以游侠为业的人。

矜夸:自夸。

紫骝:一种颜色为紫色的马。

饮马渡秋水:指骑马渡过秋天的河水。

水寒风似刀:河水很冷,风吹起来像刀子一样。

平沙:平坦的沙地。

黯黯:昏暗的样子。

临洮:洮河的上游地区。

长城战:指古代中国的长城战争。

意气高:士兵们的士气很高。

黄尘:指在战争中扬起的黄色尘土。

白骨:指战争中死去的士兵的骨头。

乱蓬蒿:指战争中草木丛生的样子。

奉诏:接到皇帝的命令。

甘泉宫:古代皇帝的行宫。

总征:征召。

备礼:准备礼仪。

郡国: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豫郊:在郊外准备迎接。

几万人:数万人。

去者无全生:指征召的士兵没有一个能够活着回来。

节宫厩:指节约宫廷的马厩。

边头:边疆。

葬霍将军:指古代将领霍去病。

部曲:指将领的部下。

燕南代北:指燕山南北,即中国北方。

功勋:功劳。

黜:降职。

黄龙戍:指在边疆驻守的军队。


译文及注释详情»


选析
佚名所述的常建的《塞下曲四首》是一组边塞诗,与其他边塞诗相比,它不强调军威和恢弘的景象,而是以民族和睦为主题进行赞颂,这在边塞诗中独树一帜。本文将选取其中的第一首诗进行赏析。 这首诗的头两句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生动地概括为“玉帛”邦交,使用了“玉帛”的符号象征描写。这里的“玉帛”指的是乌孙使臣携带的贡品,执玉帛上朝是一种臣服和归顺的表示。从历史上看,自古以来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阴晴不定,时有弛张。而在这首诗中,作者却着力对团结友好的关系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驱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接下来的“望”字下得笔重情深,乌孙使臣朝罢西归,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眷恋不忍离去,暗示恩重义浃,相结很深。这里的“不称王”则表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乌孙是生活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据《汉书》记载,武帝以来朝廷待乌孙甚厚,双方往使不绝。武帝为了安抚西域,遏制匈奴,曾两次以宗女下嫁,订立和亲之盟。太初间(前104—前101),武帝立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生了四男二女,儿孙们世代为乌孙之主,这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和睦关系。 总的来说,常建的《塞下曲四首》独具一格,以赞颂民族和睦为主题,体现出作者的儒雅情怀和追求和平的愿望。这首诗也为边塞诗增添了新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选析详情»


王昌龄简介
唐朝 诗人王昌龄的照片

王昌龄(?-756年?),字少伯,行大,太原郡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曾任龙标县尉。唐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他的诗和高适、王之涣齐名,因其善写场面雄阔的边塞诗,而有“诗家天子”(或作“诗家夫子”)、“七绝圣手”、“开天圣手”、“诗天子”的美誉。世称“王江宁”。著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