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拼音译文赏析

  • dān
  • [
    táng
    ]
    xuē
    tāo
  • chūn
    líng
    luò
    chūn
    shí
    leì
    shī
    湿
    hóng
    jiān
    yuàn
    bié
    cháng
    biàn
    便
    tóng
    xiá
    sàn
  • yīn
    chóng
    yǒu
    líng
    zhuàn
    qíng
    meǐ
    xiàng
    xīn
    xiāng
    hái
    yìng
    zhī
  • zhī
    lán
    biān
    ān
    zhěn
    shēn
    xián
    gòng
    shuō
    xiāng

原文: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
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译文及注释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注:此为现代汉语译文,非古汉语原文)
注释:
去春:上个春天。

零落:凋零,指花谢。

暮春时: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

泪湿红笺:泪水湿透了写有情感的红色信笺。

怨别离:因分别而怨恨。

巫峡:指巫山和长江峡谷,两地相隔遥远。

武陵期:指相聚的时间。

传情:传递情感。

馨香:指香气扑鼻的花卉。

不语还应彼此知:即使不说话,也能互相理解。

栏边安枕席:在栏杆旁边铺上枕头和席子。

相思:思念对方的情感。

闲共说:闲暇时一起交流。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花以馨香传情,人以笔墨抒情。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文学创造力的诗歌作品。通过抒发别后重逢的情感,诗人在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对人间深情的思考和表达。 首先,诗中的“红笺”和“泪湿红笺”象征着诗人的心情和情感表达。这种精巧的象征意味着笔墨与纸张之间的情感互动,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其次,诗人以牡丹花为桥梁,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一种具象化的形式,传递给读者。花以馨香传情,诗人用诗歌来传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与其感同身受。最后,诗人运用了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引入不同的文化元素,描绘出了虚幻的场景和故事,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妙语连珠,变化多端,让整首诗歌显得更加鲜活,引人入胜。 总之,这是一首充满创意和情感的精美诗歌,通过对人性、文学和历史的思考,为读者呈现出出色的文学作品。 鉴赏详情»


薛涛简介: 薛涛,是一位唐代女诗人,字洪度,出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由于父亲薛郧在官场上的关系,她随父至川地,并在成都长居。在成都期间,她与后来的十一任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多有诗文往来。 在她的文学生涯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称号,“女校书”,这是薛涛因为其才华出众而被推崇为唐代女性中的文学代表之一。韦皋拟请唐德宗授予薛涛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这也成为了薛涛的另一个称号。 薛涛曾经居住在浣花溪上,她制作了桃红色的小笺并通过写诗进行表达。这种写诗的方式后人仿效并称之为“薛涛笺”。 薛涛去世的具体时间不详,但其墓葬位于成都望江楼公园内,成为了历史和文学爱好者前往参观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