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拼音译文赏析

  • sòng
    wén
    zhuàn
    cáo
    jiāng
    dōng
    èr
    shǒu
  • [
    sòng
    ]
    chén
    liàng
  • jiǔ
    chóng
    meì
    zhōng
    chéng
    xiàng
    cháng
    shā
    jiǎ
    shēng
  • weì
    guān
    xīn
    jiè
    chǒ
    qín
    huái
    cǎo
    jiù
    zhī
    míng
  • wén
    sài
    xià
    xiāo
    fēng
    zhèng
    xiōng
    zhōng
    yǒu
    jiǎ
    bīng
  • wàn
    cóng
    jiǎn
    zào
    xiào
    kàn
    jiù
    biān
    chéng
  • zhào
    bān
    yīng
    fēng
    chē
    zàn
    jiè
    cháng
    cái
    àn
    zhuàn
    shū
  • tàn
    dāng
    nián
    jīn
    zhī
    jiāng
    zuǒ
    yǒu
  • xiū
    lún
    shí
    weí
    xiān
    shì
    píng
    róng
    zài
    yòng
  • lái
    suì
    chūn
    fēng
    sān
    yuè
    shā
    jiē
    yún

原文: 九重寤寐忆忠诚,故向长沙起贾生。
魏阙丝纶新借宠,秦淮草木旧知名。
已闻塞下销锋镝,正自胸中有甲兵。
万幕从兹无减灶,笑看卧鼓旧边城。
诏颁英簜促锋车,暂借长才按转输。
昔叹当年无李牧,今知江左有夷吾。
休论足食为先策,自是平戎在用儒。
来岁春风三月暮,沙堤隠隠接云衢。


相关标签:送别

译文及注释
九重睡眠中回忆忠诚,因此前往长沙探望贾生。在魏阙借来丝绸,受到宠爱,而在秦淮河畔的草木则是旧时的熟悉之物。听说边塞上的战争已经结束,但我仍然怀有战斗的决心。万幕军营中的灶火不曾熄灭,我笑看着卧在旧边城的鼓声。颁布的诏书催促着锋利的战车,暂时借用长才的才能来运输。曾经感叹当年无李牧,现在我知道江左有夷吾。不必谈论足食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用儒家思想来平定战争。明年春天,三月末,沙堤隐隐约约地连接着云衢。
注释:
九重:指九重宫殿,表示富贵荣华。
寤寐:指醒着和睡着,表示日夜思念。
贾生:指贾谊,汉代文学家、政治家。
魏阙:指魏国的宫殿。
丝纶:指绸缎,表示贵重。
秦淮:指秦淮河,表示南京。
草木:指南京的植物。
塞下:指边疆,表示战争。
销锋镝:指销毁箭矢,表示和平。
胸中有甲兵:指有战斗的准备。
万幕:指军营,表示军队。
减灶:指减少烹饪,表示军队士气高昂。
卧鼓:指军队休息,表示战争。
诏颁英簜:指皇帝下达命令,表示军队出征。
促锋车:指催促战车,表示战争。
长才:指贾谊的才华。
按转输:指贾谊的职务。
李牧:指春秋时期的将军,表示当时无人可比。
江左:指江南地区。
夷吾:指夷陵之君,表示有人才。
足食为先策:指保障军队的口粮,表示军队的重要性。
平戎在用儒:指用儒将来平定战争,表示文治武功。
沙堤:指南京的一处景点。
隐隐:指隐约,表示模糊。
接云衢:指与云衢相连,表示南京的繁华。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1. 贾生:指汉朝时期的贾谊,他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臣,被封为博士。他提出了“以文代法”的主张,主张用德治国。 2. 魏阙: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下常设悬挂法令之所,也指朝廷大门。它是古代皇家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锋镝:刀刃和箭头的统称,泛指兵器,也比喻战争。锋镝代表了战争中的攻击力量。 4. 卧鼓:也称息鼓,是一种古代打击乐器,常常用于标记军队的行进节奏和指挥信号。当卧鼓停止敲击时,常常表示战争已经结束或暂时停止。 5. 英簜:古代竹制的符节,在官员出使时挂在轿子旁边,以表示官方身份和授权。它也可以代指外任官员的印章和证件。 6. 锋车:也称追锋车,是古代一种快速的战车,它常常被用来征召士兵和在战场上追击敌军。 7.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是著名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为赵国武安君。他率领赵军在长平之战中战胜秦军,被称为“长平之雄”。 8. 夷吾: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主持了齐国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为齐国的强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9. 平戎:原指与戎族达成和平协议,后来泛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的行为。这种政策可以减少战争的发生,促进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注释详情»


陈亮简介: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出生于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他以解头荐的身份上献《中兴五论》而被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陈亮再次诣阙上书论国事。但是,在其一生中因为持不同政见,两次被诬陷入狱。 绍熙四年,陈亮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以状元的成绩中选,被授予建康府判官公事之职。然而由于意外,他并未到任就去世了,享年51岁。谥号文毅。 陈亮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的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著有《龙川文集》和《龙川词》等作品。他在南宋时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并受到了宋室的重视。在《宋史》中也有相关传记记录。总体来说,陈亮是一位才华横溢,忠于国家和理想的伟大人物。 陈亮的具体出生和逝世时间分别为1143年和11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