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风雨满苹洲。绣阁银屏一夜秋。当日袜尘何处去,溪楼。怎对烟波不泪流。
天际目归舟。浪卷涛翻一叶浮。也似我侬魂不定,悠悠。宋玉方悲庾信愁。
译文及注释:
风雨满苹洲:苹洲上空风雨交加。
绣阁银屏一夜秋:宫殿中的绣阁和银屏,一夜之间已经到了秋天。
当日袜尘何处去,溪楼:当初的往事和尘埃,都已经消逝不见,只有溪边的楼阁还在。
怎对烟波不泪流:面对着烟波迷茫的江水,怎么能不流泪呢。
天际目归舟:眼望天际,只见一叶小舟。
浪卷涛翻一叶浮:波浪翻滚,只有一叶小舟在漂浮。
也似我侬魂不定,悠悠:就像我这颗魂魄一样,漂泊不定,悠悠荡荡。
宋玉方悲庾信愁:宋玉也曾经悲伤,庾信也曾经忧愁。
注释:
风雨满苹洲:苹洲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一个地名,指的是苏州市区以南的太湖湖心岛。这句话意为风雨充满了苏州的太湖湖心岛。
绣阁银屏一夜秋:绣阁和银屏都是古代宫廷建筑中的装饰物,这里指的是宫廷中的一处高雅之地。一夜秋指的是一个秋夜。
当日袜尘何处去,溪楼:袜尘指的是行走时脚上的灰尘,这里指的是过去的时光。溪楼是一种建筑,常建在山水之间,这里指的是一个静谧的地方。
怎对烟波不泪流:烟波指的是水面上的雾气和波纹,这里指的是美丽的景色。不泪流指的是不流泪,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不舍。
天际目归舟:天际指的是天空的边缘,归舟指的是回到船上。这里表达了作者的离别之情。
浪卷涛翻一叶浮:浪卷涛翻指的是波浪翻滚,一叶浮指的是一片浮萍。这里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助。
也似我侬魂不定,悠悠:侬魂指的是自己的灵魂,不定指的是不安定。悠悠则表达了作者的忧愁和思念。
宋玉方悲庾信愁:宋玉和庾信都是古代文学家,他们的作品都表达了离别之情。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和感慨。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是关于一首宋词《南乡子》的文学评析。这首词作者佚名,但却被现代读者所冷落,与陈亮等人的慷慨激昂之词相比,显得气软无力。然而,深入阐释后不难发现,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却极其丰富和精致。
首先,这首词所展现的主题为“怀人之苦”。打头两句点明了词的时令和主人公的孤独,接着“当日袜尘何处去”一句则慨叹昔日相思之事。其中“凌步微波,罗袜生尘”形容了体态轻盈、脚步飘忽,生动地表现了曾经花前月下、并肩芳径之美好。然而此刻相思之人已空居绣阁银屏之中,面对千里烟波,心境孤独凄凉。这种悲凉与孤独感在词中表现的十分深刻与真挚,让人不禁感到唏嘘。
其次,这首词所采用的语言手法和意象都非常巧妙。例如,“浪卷涛翻”中的悠悠一叶扁舟形容了自己的心魂不定,情感深刻而准确,十分引人入胜;再如“宋玉方悲庾信愁!”则借引宋玉和庾信之词以表达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与内涵。
综上所述,这首《南乡子》虽然并不为大众所喜爱,但却是一首情感深刻、意境细腻、语言精湛的好词。其所表达的孤独与相思之苦,不仅有助于玄思妙想和杏目成词,也让人对人生的孤独和无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因此,这首词不失为一首值得珍藏与传颂的经典佳作。
鉴赏详情»
陈亮简介: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出生于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他以解头荐的身份上献《中兴五论》而被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陈亮再次诣阙上书论国事。但是,在其一生中因为持不同政见,两次被诬陷入狱。 绍熙四年,陈亮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以状元的成绩中选,被授予建康府判官公事之职。然而由于意外,他并未到任就去世了,享年51岁。谥号文毅。 陈亮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的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著有《龙川文集》和《龙川词》等作品。他在南宋时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并受到了宋室的重视。在《宋史》中也有相关传记记录。总体来说,陈亮是一位才华横溢,忠于国家和理想的伟大人物。 陈亮的具体出生和逝世时间分别为1143年和11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