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拼音译文赏析

  • hǎi
    táng
    chūn
    ·
    weì
    qīng
    míng
    duì
    hǎi
    táng
    yǒu
  • [
    sòng
    ]
    qián
  • hǎi
    táng
    tíng
    zhān
    shū
    biàn
    便
    xiǎng
    yān
    zhī
    jìn
    lǎo
    huā
    xīn
    xiāng
    duì
    huā
  • shū
    wàn
    feī
    lái
    chù
    bào
    sǎo
    dàng
    háo
    zhuó
    jǐn
    jiāng
    tóu
    feī
    jǐng
    hái

原文: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译文及注释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海棠亭中午时下着细雨,花瓣上沾满了雨水,像是胭脂一般红润。老了之后,心中惋惜花的短暂美丽,与花相对却无言以对。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有一只信鸽飞过万里,传来了扫荡的消息,狐狸嗥叫,兔子跳舞。在古老的江边洗涤锦缎,飞翔的景象依旧如此美丽。
注释:
海棠亭:指一个建筑物,可能是一个亭子或者是一个园林中的建筑。

午沾疏雨:指在午后下着细雨。

一饷:一阵,一会儿。

胭脂:指女子脸上的妆饰。

老去惜花心:指作者年老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相对花无语:指作者与花相对而坐,感叹花无言以对。

羽书:指传递消息的书信。

万里飞来处:指消息传递的距离很远。

报扫荡:指报告扫荡的情况。

狐嗥兔舞:指荒野中狐狸嗥叫,兔子跳跃的情景。

濯锦:指洗涤锦缎。

古江头:指古老的江河边。

飞景还如许:指景色依然美丽,如同过去一样。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词作品名为《海棠》,虽然只有十二句,却富含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沉浮的忧患和壮志凌云的豪情。整首词以描写海棠为主线,通过描写海棠花开的瞬间之美,展现出作者对生命短暂的珍视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词人在庆元任内克尽职守,并创作诗词三百余首,此词正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词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敏锐的社会观察。 词的开头,便是对海棠的描述。清明时节,中午下了阵疏雨,海棠大放光艳,“便一饷、胭脂尽吐”,生动地表现出海棠的美丽和花开之快。而后,词人用“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来表达自己年迈体弱的心情和对壮美事物的怀念。这种自怜衰疲之意,与前面海棠盛开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整首词的情感深度。 下片则将眼光转向四川的战况,“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词人借海棠之美来表达对国家混乱局面的感慨,暗示对蒙古入侵的警惕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在这种战乱之中,海棠的盛放似乎变得更加珍贵,更需要人们共同守护和珍视。 总之,这首词在描绘自然风景的同时,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将自然与社会、生命与历史相互交织,不仅代表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高超艺术表现,也显示出作者文学造诣的深厚和思想意蕴的丰富。 鉴赏详情»


吴潜简介: 吴潜(1195—1262)字毅夫,号履斋,出生于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他于宁宗嘉定十年(1217)考中进士,以第一的成绩被授予承事郎官,后任江东安抚留守等职。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但是次年吴潜便被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军南侵攻鄂州,吴潜因表现出色,被任命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并改封许国公,但最终仍然被贾似道等人排挤,再次罢相。他被流放到建昌军,并被迫迁往潮州、循州等地。 吴潜精通文学,多才多艺,与姜夔、吴文英等人交往。他的词风沉郁、感慨特深,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悲愤,更近于辛弃疾的风格。他的代表作品有《六州歌头》、《虞美人·山中雪后》等。他著有《履斋遗集》,其中包括了他的一些散文和诗歌作品,同时,他的词集也被收录在《履斋诗余》中。吴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词作风骨独特,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