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岁在壬戌,甫临长至,张总侍御邀饮。众宾皆退,独留少款。侍婢歌江梅引,有“念此情、家万里”之句,仆曰:此词殆为我作也。又闻本朝使命将至,感慨久之。既归,不寝,追和四章,多用古人诗赋,各有一笑字,聊以自宽。如暗香、疏影、相思等语,虽甚奇,经前人用者众,嫌其一律,故辄略之。卒押吹字,非风即笛,不可易也。此方无梅花,士人罕有知梅事者,故皆注所出(旧注:阙一首。此录示乡人者,北人谓之四笑江梅引)
天涯除馆忆江梅。几枝开。使南来。还带馀杭、春信到燕台。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诉谁。
空恁遐想笑摘蕊。断回肠,思故里。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乱插繁花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
译文及注释:
在壬戌年,初次迎来长至节,张总侍御邀请宾客共饮。众宾散去,只留下我略带客气。侍女唱起《江梅引》一曲,其中有“念此情、家万里”之句,我说:“这词似乎是我写的。”又听说本朝的使命即将到来,感慨良久。回到家中,我不眠不休,写下了四章诗,多引用了古人的诗句,每章都有一个“笑”字,只是有些词语如“暗香”、“疏影”、“相思”等虽然很奇妙,但前人已经用过了,我觉得有些单调,所以略去了。最后,我押韵用了吹奏的字眼,要么是风,要么是笛,不可更改。这里没有梅花,士人们很少了解梅花的事情,所以我都注明了出处。(旧注:缺一首。这篇文章是给乡人看的,北方人称之为“四笑江梅引”)
我在天涯除馆时,想起了江梅。几枝梅花开放,带着春天的气息来到了南方。我想起了远方的亲友,隔着山水,应该已经散去了,我该向谁倾诉呢?
我空想着笑着摘下梅花的花瓣,却断了我的肠,思念着故乡。我弹着绿色的丝绸,引起了三个乐章,不知不觉中,我的灵魂飞了起来。我听着胡笳的声音,悲伤的泪水沾湿了我的衣服。我乱插着繁花,等待着异日的到来,等待着孤独的诗篇,害怕东风,一夜吹过。
注释:
岁在壬戌:指时间,为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
长至:指冬至。
张总侍御:指明朝官员张居正。
侍婢:指女仆。
歌江梅引:指唱《江梅引》这首曲子。
念此情、家万里:指《江梅引》中的歌词。
本朝使命:指清朝派遣的使者。
四章:指四首诗。
暗香、疏影、相思:指诗中的词语。
押吹字:指诗中的韵律。
阙一首:指缺少一首诗。
四笑江梅引:指四首诗都是由《江梅引》这首曲子所启发创作的。
天涯除馆:指离家漂泊的境遇。
几枝开:指江梅的几枝开放。
杭、春信:指杭州和春天的信息。
寒英:指寒梅。
销落:指凋谢。
胡笳:指胡人的笛子。
插繁花:指插满了花朵。
孤讽:指孤独吟咏。
东风:指春天的风。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江梅引》是一篇富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咏梅词。虽然作者不知道是谁,但他通过诗词展现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与传统咏梅词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将梅花作为高洁品性的象征,而是将其视为故乡的象征物,表达了对故国家乡的怀念。
作品通过描述南宋使者前来,听到“江梅引”中“念此情,家万里”这句歌词时,让在金国被羁押的宋臣追思家乡,感慨万千。他想到故乡梅花的香气和美丽,想头插梅花,却又害怕花枯萎凋零,表现出对故乡的归属感和对离故乡的无奈和痛苦。
在词中,作者运用了“笑”和“吹”这两个字,来凸显情感的转折。作者写出了家中佳人的美丽纯情,表现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但当他沉迷于对故乡的想象之中,现实又吹破了他所有的幻想和希望,让他感到十分心痛和失落。
总之,《江梅引》通过对梅花和故乡的描绘,表现出了作者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思乡之情。同时,通过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表现出了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与感受。这一篇作品在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下不仅起到了传达爱国主义思想的作用,更成为了文学艺术的经典之作。
鉴赏详情»
洪皓简介: 洪皓(1088~1155),字光弼,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他历任台州宁海主簿和秀州录事参军等职务。洪皓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志士,他不仅政治才华出众,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是“容斋二十四友”之一。他的词作清新俊逸,率真自然,尤以抒写人生苦乐得失为其特色。据《全宋词》统计,洪皓共有词237首。 关于洪皓的出生和死亡,目前资料记载较少,不过在考古发掘中有发现与洪皓生活和创作有关的文物和遗迹。而根据历史学者的推测,洪皓应该生于1088年左右,卒年大概在1155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