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春愁》拼音译文赏析

  • diǎn
    jiàng
    chún
    ·
    chūn
    chóu
  • [
    sòng
    ]
    zhào
    dǐng
  • xiāng
    lěng
    jīn
    mèng
    huí
    yuān
    zhàng
    xiāng
    nèn
    gēng
    rén
    wèn
    zhěn
    jiāng
    nán
    hèn
  • xiāo
    shòu
    xiū
    wén
    dùn
    jiào
    chūn
    shān
    tuì
    qīng
    míng
    jìn
    xìng
    huā
    chuī
    jìn
    báo
    dōng
    fēng
    jǐn

原文: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余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相关标签:婉约

译文及注释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余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香气散尽,金炉已冷,回忆梦中的鸳鸯帐篷,余香依旧芬芳。但再也没有人来问起。我只能独自躺在床上,怀念江南的恋情。)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我瘦弱消瘦,不再言语。感觉春天的衣服已经褪去。清明节即将到来,杏花已经凋谢。傍晚时分,东风渐紧。)
注释:
香冷金炉:香:指香气;冷:指炉子里的香料已经烧尽,不再散发香气;金炉:指用金子制成的香炉。

梦回鸳帐余香嫩:梦回:指回忆起过去的事情;鸳帐:指古代女子的卧室;余香嫩:指卧室里的香气还很浓郁。

更无人问:更:表示时间已经很晚了;无人问:指没有人来打扰。

一枕江南恨:一枕:指一夜;江南恨:指对江南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消瘦休文:消瘦:指瘦弱的样子;休文:指不再写作。

顿觉春衫褪:顿觉:突然感觉到;春衫褪:指春天已经过去,夏天来临。

清明近:清明节即将到来。

杏花吹尽:指杏花已经凋谢。

薄暮东风紧:薄暮:指傍晚时分;东风紧:指东风渐渐变得强烈。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词以春愁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舒缓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思绪和内心的孤独和哀怨。 作者首先通过香炉、金猊和鸳帐等物象营造出一个清雅、静谧的环境,而嫩字则用通感的手法写出了余香之幽微。然而这种宁静的环境又透露出一种无可排解的孤独和感时伤怀的愁绪,这种愁绪像缕缕余香一样捉摸不到,又排遣不去。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这句表达了午梦醒来后的愁绪不散,欲说梦境却无人相慰相问。恨以一枕修饰,表达了深深的悲凉和遗憾,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无奈和沉痛。这些描写都体现了作者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之情。 总之,《春愁》这首词的语言简练、抒情独到,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满腔感伤。同时,运用物象和自然景观描写,增加了情感的深刻性和形象性,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幽美的经典之作。 赏析详情»


评解
这首词以描写春景为主题,情感饱满、意境幽美。通过对室内、室外两个场景的描绘,表现了离情别绪,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哀愁与遗憾的情绪中。 上片描写了室内的情景,作者借助香炉金猊和鸳帐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寂静、悲凉的氛围。这些物象都是春宵时常见的家居摆设,然而此时却变得冷清莫测。香炉熄灭,金猊已成俑,仿佛预示着主人已不复当年风华,离恨亦随之增加。这种境况下,离恨成为孤独的伴侣,枕畔无人相伴,更增添了凄凉的色彩。 下片则转到室外,作者运用清明节和杏花,以及渐紧的东风,表达出离别的来临。春天本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然而离别却让这个季节失去了生机的气息。杏花随风飘散,给人带来凋零的感觉,而薄暮的来临和东风的渐紧,则有着时光不可挽回的意味。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映射出作者心中的离别之情,既委婉柔媚又真挚感人。 总之,这首词的语言简练、抒情独到,通过对离别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满腔感伤。同时,运用物象和自然景观描写,增强了情感的深刻性和形象性,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幽美的经典之作。 评解详情»


注释
赵鼎、整理、补充注释、作者 根据[[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5%B5%E9%BC%8E)],赵鼎是宋代宰相,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但该知识与题目所给内容不相关。 根据[[2](https://dictionary.goo.ne.jp/word/%E6%95%B4%E7%90%86/)],整理指的是将乱七八糟的东西整理成有组织、有条理的状态。 根据[[3](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719465)],注释的主要作用是对论文中的生僻概念进行解释,并补充正文的内容,以免发生误解。 根据[[4](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D%9C%E8%80%85)],作者指创作文章、艺术、科学等作品的人,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作者。 关于题目所给的内容,以下是补充注释: - '金炉'或‘金猊’:指一种香炉,形似狮子。 - '休文':又称沈约,是南朝时期梁武帝时的一位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书圣”。在其作品中常表现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 注释详情»


赵鼎简介: 赵鼎(1085-1147)是南宋时期的政治家、词人,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他出生于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 在南宋高宗时期,赵鼎曾担任宰相一职,为政务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他的词作风格清新俊逸,被誉为“闻喜派”的代表人物。 赵鼎著有《忠正德文集》十卷,记载了他广泛的学问以及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成就。此外,他的词作也非常精彩,存有45首,收录在《四印斋所刻词》中的《得全居士词》一卷。 赵鼎逝世于1147年,享年63岁。他的政治和文化成就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