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辞》拼音译文赏析

  • qiū
    fēng
  • [
    liǎng
    hàn
    ]
    liú
    chè
  • qiū
    fēng
    bái
    yún
    feī
    cǎo
    huáng
    luò
    yàn
    nán
    guī
  • lán
    yǒu
    xiù
    yǒu
    fāng
    huái
    怀
    jiā
    rén
    néng
    wàng
  • fàn
    lóu
    chuán
    fén
    héng
    zhōng
    liú
    yáng
  • xiāo
    míng
    zhào
    huān
    qíng
    duō
  • shào
    zhuàng
    shí
    nài
    lǎo

原文: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相关标签:秋天古诗三百首写人

译文及注释
秋风起了,白云飞扬,草木变黄落了,雁儿南飞回家了。
兰花娇美,菊花芬芳,我怀念着心爱的人,无法忘怀。
在楼船上漫游,穿越汾河,横渡中流,扬起白色波浪。
箫鼓声响,唱起划船歌曲,欢乐极致,但哀愁情感却多。
少年时光转瞬即逝,老去又何能挽回?
注释:
秋风起:秋天的风吹起来了
白云飞:白色的云朵在飘动
草木黄落:草木变黄并落叶
雁南归:候鸟开始往南飞
兰有秀:兰花很美丽
菊有芳:菊花有香气
怀佳人:思念心中的爱人
不能忘:无法忘记
泛楼船:在楼船上漂流
济汾河:穿过汾河
横中流:横渡中流
扬素波:波浪飞溅
箫鼓鸣:箫和鼓声响起
发棹歌:唱起划船歌曲
欢乐极:非常开心
哀情多:却又有些伤感
少壮几时:年轻时
奈老何:怎么能逃避老去的命运呢?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秋风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珍贵遗稿,作者是汉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刘彻,即汉武帝。这篇诗作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3年,当时汉武帝与群臣来到河东郡汾阳县(山西万荣县北面)祭祀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至今仍沿用这个地名。在秋风萧瑟,鸿雁南飞的时节里,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在中流之上饮宴。据说,汉武帝在船上听说汾水旁边有火光腾起,便在那里立了一座后土祠来祭祀大地。此时,他触景生情,以景物起兴,继而着笔撰写了这首《秋风辞》。 在《秋风辞》中,汉武帝通过描绘自己所见所感,抒发了对流年易逝、人生短促的思考与悲叹。诗歌的主线贯穿了从歌舞盛宴、山河秀丽到岁月流逝的主题,表现了汉武帝感慨时光荏苒、人事易变的心情。他渴望拥有贤才和仁德之士的愿望也在诗中得到了表达。 此外,《秋风辞》体现了汉代文化的特色。在汉代,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文学、艺术等领域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汉武帝尊重辞赋的诗歌形式和音乐艺术的节奏美感,提倡文化事业,对古代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文化思想也体现在了《秋风辞》中,成为该作品的重要背景之一。 总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秋风辞》以其清丽隽永的文笔、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历史影响力,成为了汉代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典范之一,对于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引和影响作用。 创作背景详情»


后世影响
佚名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爱好文学、提倡辞赋的诗人。他的诗词成就被誉为“长卿下、子云上”(《艺苑卮言》),意味着他的诗歌水平不亚于古代诗人李白和杜甫。除了今天流传的《悼李夫人赋》之外,他还有其他存世的诗作,例如《瓠子歌》、《天马歌》以及著名的《秋风辞》等。 《秋风辞》是汉武帝在泛舟中写下的即兴之作,通过描绘秋日景象和汉武帝的心情,表达了对于人生流转和时代变迁的思考和悲叹。这首清丽隽永、笔调流畅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影响深远。 从历史影响来看,汉代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而汉武帝是这个阶段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学成就和诗歌艺术不仅在当时得到高度评价,而且也对后代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上,《秋风辞》以其清新脱俗、含蓄异常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与此同时,汉武帝所倡导的文学理念,尊重辞赋的诗歌形式和音乐艺术的节奏美感,对古代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很多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到《秋风辞》的影响,例如唐代的王之涣《登鹳雀楼》等。 除此之外,汉武帝也对于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大力推崇文化事业,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造就了一代伟大的文化名城洛阳。这些历史遗产、文化景观,至今仍被后代传颂,彰显着汉武帝文化思想的卓越贡献。 总之,佚名汉武帝刘彻是一位具有丰富才华和卓越成就的政治家和诗人,在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秋风辞》以及文学理念、艺术思想等方面的贡献,对于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引和影响作用。 后世影响详情»


鉴赏
《秋风辞》是中国汉代时期的一首诗歌。在诗歌中,作者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和汉武帝的心情,表达了对于人生流转和时代变幻的思考和悲叹,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学。 诗歌开篇即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描绘出秋日的景象,同时抒发出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而作者通过写草木的凋零、雁鸣南归等景象,更加突出了人生经历的流转不息,表达了对于岁月无情的悲叹。 接下来,“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三句,则是将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的景致描绘得入木三分。诗人生动地描写出楼船在汾河中行驶、白色波浪被掀起,以及随着棹橹之声响起的歌声。这一段诗歌,字里行间透露出浓厚的欢乐气氛。 然而,“欢乐极兮哀情多”,接下来的诗句中,则呈现出作者对于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反思。尤其是汉武帝对于“佳人”的思念之情,在“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中,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悲叹。 总之,《秋风辞》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诗歌,通过对于汉武帝和时代变迁的描写,表达了对于人生易逝和岁月无情的思考和悲叹,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学。 鉴赏详情»


解析
“大器晚成”的气魄;而《秋风辞》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则更多地展现了季节的变换和万物的生命流转,表现的是人生百态中的思考和哀叹。从这一层来看,诗人用风景描写抒发出对于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悲叹,点明了诗歌的主题。 “胡兵沙场,秦女何处?”、“罗带衣裳,江山如画。”两句为第二层,通过比兴手法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这两句话都是在描述美好的事物,但是前者却突然插入了战争场面的元素,让人不禁感叹美好与残酷、和平与战争之间的斗争,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后者则通过形象的语言、形象的表述,将江山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体现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赞美和珍惜。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为第三层,是对于一种情感状态的表达。青山和白水是形象的符号,寓意着人生苦难与离别的境遇。孤蓬万里征的形象和孤独、寂寞的情感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在时空变幻中的无奈和孤寂。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为第四层,描绘出人生的过程和无常性。这里的浮云和落日都是象征人生,流动不定,在转瞬即逝中体现出时光的飞逝和人生的无常。挥手自去和班马鸣的描写则是表达了人生的离愁别绪和无常命运,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总之,这首《秋风辞》通过对于自然风光的描写和比喻,表达出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悲叹,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学。同时,这首诗也启示后人,让人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珍视当下的生命。 解析详情»


创作背景二
这篇创作背景二以汉武帝刘彻为主题,通过描述他出巡河东汾阴祭祀后土的情景,描绘了当时盛世的繁荣,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法抗拒衰老和死亡的哀叹。文中透露出汉武帝治理国家、开拓疆土的壮志豪情,也展示了他对于祭祀祖先、背负历史使命的虔诚之心。整篇文章以华丽的语言、壮美的场景和丰富的历史背景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氛围和感染力。 在这篇创作背景二中,作者始终围绕汉武帝的祭祀和出巡行程展开叙述,既描绘了盛世的生动画面,也和突显了皇帝的威仪和神圣信仰。文中多次提到南征将士的捷报,这是庆祝战争胜利的标志,也体现出汉武帝的军事才能和胜利之光。同时,文中对于汉武帝的治理政策也做了简要的介绍,说明他在国家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最后,文中的哀叹也十分打动人心。尽管汉武帝执掌政权、享受荣华富贵,但他也无法摆脱衰老和死亡的命运,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作者通过这篇文章,传达了一种人生无常,生死有命的思考,引导读者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这篇创作背景二通过对于汉武帝出巡祭祀后土的描述,展示了盛世的繁荣和皇帝的威仪,展示了历史上伟大君主的胸怀壮志和虔诚信仰,同时也向读者呈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知性。 创作背景二详情»


译文及注释
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 秋风:指秋季的风; 白云:因天空清晰而看到的云朵; 草木:指植物; 枯黄:植物失去生机、变黄枯萎的状态; 雁南归:候鸟南迁,表示秋季已经到来。 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 秀美:优美、秀丽; 兰花:一种花卉,极具美感; 芳香:香气扑鼻; 菊花:又称“菊”,喻尊贵、高雅之品格,是中国著名的传统花卉之一。 思念美人难忘怀。 思念:思念某个人或事物; 美人:美丽的女子,表示作者对于某个美丽女子的思念和缅怀。 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 楼船:一种古代流行的船只,在上层有阁楼式建筑,一般为旅游或观赏使用; 汾河:山西省著名的一条河流; 划动:划水行船,使船前进; 扬起:推动水面,产生波浪。 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 箫:一种管乐器,由竹子制成,发出高亢悠远的音乐声; 鼓:击打乐器,由皮革和木材制成,节奏鲜明; 欢乐:快乐愉悦的情绪; 哀伤:悲伤的情绪。 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 年轻:指某个人年轻时的阶段; 渐渐:逐渐、一点点地; 衰老:指身体机能逐渐衰退; 没奈何:无可奈何,表示对于自己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无奈。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刘彻简介: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出生于西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和诗人。他是汉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期间开拓了汉朝最大版图,实现了统一局面,使汉武盛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 汉武帝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也有很多建树,他实行中央集权,开创了“县官不如里吏、里吏不如亲”制度,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发展。在文化方面,他则大力倡导儒家思想,推崇孔子思想,提倡儒家教育,改革教育制度,修建学校,为后代留下了宝贵财富。 然而,汉武帝晚年穷兵黩武,导致国内的社会矛盾加剧,造成了巫蛊之祸。汉武帝在征和四年下罪己诏才缓解了危机。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综上所述,汉武帝刘彻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诗人,他在多个领域都有显著的建树和成就。虽然晚年存在一些问题,但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贡献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