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不知岩上枯木,今夜若为情。应见尘土胶扰,便道山间空旷,与么了平生。与么平生了,□水不流行。熹起披衣,瞻碧汉,露华清。寥寥千载,此事本分明。若向乾坤识易,便信行藏无间,处处总圆成。记取渊冰语,莫错定盘星。
译文及注释:
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
雪和月互相映照,水和石互相哀叹。
不知岩上枯木,今夜若为情。
不知道岩石上的枯木,今夜是否有情感。
应见尘土胶扰,便道山间空旷,与么了平生。
应该看到尘土的纷扰,才能说山间空旷,与我无关一生。
与么平生了,□水不流行。
与我一生了,□水不再流动。
熹起披衣,瞻碧汉,露华清。
太阳升起,披上衣服,仰望碧蓝的天空,露珠闪烁清澈。
寥寥千载,此事本分明。
漫长的千年,这件事本来就很明显。
若向乾坤识易,便信行藏无间,处处总圆成。
如果能够理解宇宙的变化,就会相信行为和隐藏之间没有间隔,处处都是完整的。
记取渊冰语,莫错定盘星。
记住深渊冰的言语,不要错误地确定星辰的位置。
注释:
雪月两相映:雪和月亮相互映照,形成美丽的景色。
水石互悲鸣:水流经过石头时发出悲鸣之声,形容寂寞凄凉的景象。
岩上枯木:山岩上的枯木,指代岁月流转中的凋零和衰败。
今夜若为情:如果今夜有情感的话。
应见尘土胶扰:应该看到尘土扰乱的景象。
便道山间空旷:就说山间空旷无人的景象。
与么了平生:与谁平生。
□水不流行:缺少文字,无法注释。
熹起披衣:天亮时起床穿衣。
瞻碧汉,露华清:仰望蓝天,露珠闪烁。
寥寥千载,此事本分明:虽然已经过去了千年,但这件事情依然清晰明了。
若向乾坤识易:如果能够洞悉宇宙的变化。
便信行藏无间,处处总圆成:就会相信行为和藏匿之间没有间隔,处处都是完整的。
记取渊冰语:记住深邃的冰雪之言。
莫错定盘星:不要错误地确定星辰的位置。
译文及注释详情»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思古堂,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被誉为中国宋代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朱熹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慧,精通儒家经典。他曾在南京、洛阳等地任官,并撰写了多部重要著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中庸章句》和《四书章句集注》。这些著作深受后世儒家学者的推崇和影响,成为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
除了学术研究,朱熹还有出色的文学创作才华。他的诗歌以清新简约、自然流畅、古朴典雅为特色,代表作品有《题西林壁》、《秋日登吴公台上寺寄简侯学士》等。
朱熹还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格物致知”、“致良知”等教育思想,并在南京开设了私塾。他曾多次出任官职,但因言论不合,多次被贬。
朱熹一生秉持儒家思想,主张理学,追求理性思辨和道德实践的完美统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成就被后人称为“朱子学派”,是中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