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七十馀年真一梦。朝来寿斝儿孙奉。忧患已空无复痛。心不动。此间自有千钧重。
早岁文章供世用。中年禅味疑天纵。石塔成时无一缝。谁与共。人间天上随他送。
译文及注释:
七十余年真一梦。朝来寿斝儿孙奉。忧患已空无复痛。心不动。此间自有千钧重。
七十余年真实如一场梦。早晨醒来,享受着子孙们的祝福。过去的痛苦和忧虑已经消失,心中平静安宁。在这里,自有千钧重的珍贵。
早年的文章为世人所用。中年开始修禅,怀疑天命。石塔建成时,没有一丝缝隙。谁能与我共享这美景。无论是人间还是天上,都任他随意驰骋。
注释:
七十馀年真一梦:七十多年过去了,仿佛只是一场梦境。
朝来寿斝儿孙奉:早晨醒来,享受着子孙们的祝福和孝顺。
忧患已空无复痛:过去的忧虑和痛苦已经消失,不再感到痛苦。
心不动:内心平静安宁,没有波动。
此间自有千钧重:在这个境地中,自有千钧重的价值和意义。
早岁文章供世用:年轻时的文章为世人所用。
中年禅味疑天纵:中年时对禅宗的体悟,怀疑是否是天意所赐。
石塔成时无一缝:石塔建成后没有一丝缝隙。
谁与共:没有人能与之共享。
人间天上随他送:无论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都由他自己决定去向。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辙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是一位汉族文学家,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在嘉祐二年(1057年),他与兄长苏轼一同考取进士科。后来在神宗朝,他被任命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然而,因为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他被贬为河南推官。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辙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和门下侍郎等职。但因为他反对哲宗及元丰诸臣,导致被贬至汝州,随后又被贬至筠州,并被再次流放到雷州。最终,他被调往循州,并在徽宗登基后得以进入政治界。他先后被任命为永州、岳州太中大夫,之后又被降级到许州,并在这里退休。此后,他自称为“颍滨遗老”,直到卒于世。他被追赠谥号为“文定”。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其父苏洵、兄长苏轼合称为“三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