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夜来月色可人,兰香满室,再用前调)》拼音译文赏析

  • xīn
    láng
    lái
    yuè
    rén
    lán
    xiāng
    mǎn
    shì
    zài
    yòng
    qián
    diào
  • [
    sòng
    ]
    zhào
  • niǎn
    cháng
    kōng
    绿
    kàn
    yín
    chán
    shuǐ
    zhào
    rén
    qīng
    piǎo
    miǎo
    fēng
    yáo
    huán
    suì
    shì
    yīng
    jīng
    miào
    sàn
    zuò
    tiān
    huā
    fēn
    shuāng
    shuāng
    lái
    dòng
    jiǒ
    bīng
    xuě
    yán
    chóu
    lǎo
    nán
  • chǔ
    jiāng
    wàn
    qǐng
    shū
    tāng
    xiǎng
    jiā
    rén
    rán
    xié
    shǒu
    yún
    xiū
    zhú
    cōng
    líng
    lóng
    fāng
    cùn
    qīng
    guò
    qiān
    chóng
    xià
    jiù
    tóng
    qīng
    xiāng
    _
    zhuī
    lán
    tíng
    dāng
    shì
    jìn
    liáng
    shèng
    tóng
    yìng
    dào
    xiàn
    jīn

原文: 碾破长空绿。看银蟾、一轮似水,照人清独。缥缈风摇环珮碎,疑是英茎妙曲。忽散作、天花芬馥。帝子双双来洞户,炯肌肤、冰雪颜如玉。愁易老,意难足。
楚江万顷疏汤沐。想佳人、依然携手,碧云修竹。葱茜玲珑方寸许,清过千重夏木。速就我、同倾湘_。追忆兰亭当日事,尽凄凉、也胜卢仝屋。应不到,羡金谷。



译文及注释
碾破长空绿。
将碾破长空的绿色。
看银蟾、一轮似水,照人清独。
看着银蟾,像水一样的圆月,照亮人们清澈而孤独的心灵。
缥缈风摇环珮碎,疑是英茎妙曲。
风吹动着缥缈的环珮,碎裂成片片碎片,仿佛是仙子的美妙曲调。
忽散作、天花芬馥。
突然散发出来,像天上的花朵散发出的芬芳香气。
帝子双双来洞户,炯肌肤、冰雪颜如玉。
帝王的子女们双双来到洞户,皮肤明亮,面容如同冰雪般美丽。
愁易老,意难足。
忧愁容易使人衰老,心意难以满足。
楚江万顷疏汤沐。
楚江上万顷的水面稀疏地沐浴。
想佳人、依然携手,碧云修竹。
想念着心爱的人,依然手牵手,碧云修竹。
葱茜玲珑方寸许,清过千重夏木。
翠绿的茜草玲珑地生长在方寸之地,清澈胜过千重夏木。
速就我、同倾湘_。
快来和我一起倾听湘江的声音。
追忆兰亭当日事,尽凄凉、也胜卢仝屋。
回忆起兰亭的往事,尽管凄凉,却胜过卢仝的屋子。
应不到,羡金谷。
无法达到,只能羡慕金谷。
注释:
碾破长空绿: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景色,如破碎的绿色。

银蟾:指月亮。

一轮似水:形容月亮像水一样清澈。

照人清独:指月光照耀下的景色清晰而独特。

缥缈风摇环珮碎:形容风吹动环珮的声音,如缥缈的幻影。

英茎妙曲:指美妙的音乐。

忽散作、天花芬馥:形容花香四溢,如天花散落。

帝子双双来洞户:指仙子们一起来到洞户。

炯肌肤、冰雪颜如玉:形容仙子们的肌肤明亮如冰雪,容貌美丽如玉。

愁易老,意难足:指忧愁容易使人衰老,欲望难以满足。

楚江万顷疏汤沐:指楚江的水面广阔,像一片清澈的汤水。

想佳人、依然携手,碧云修竹:想念心爱的人,仍然手牵手,如碧云修竹一样美好。

葱茜玲珑方寸许:形容景色的色彩鲜艳而精致。

清过千重夏木:形容景色的清新超过了千重夏木。

速就我、同倾湘_:快来和我一起倾听湘江的声音。

追忆兰亭当日事,尽凄凉、也胜卢仝屋:回忆起兰亭的事情,尽管凄凉,但仍然胜过卢仝的屋子。

应不到,羡金谷:指无法达到理想的境地,羡慕金谷的人。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赵以夫简介: 赵以夫(1189年~1256年),字用父,号虚斋,福建长乐人。嘉定十年(1217年)他考中进士,后历任监利县知县、漳州知州、庆元府知府、平江府知府等职务。他还曾任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 赵以夫在担任各级官职期间尽职尽责,勤勉公正,在治理地方、办理政务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并且积极参与到编辑史书的工作中去。他的治理之道和行政手腕为后世定下了榜样。 赵以夫于宝祐四年(1252年)因病致仕,四年后去世,享年68岁。他是一位具有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的文治官员,在历史上受到了广泛认可。在《后村大全集》卷142《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中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