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腌斗圆方。研膏入焙香。
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译文及注释:
黔中桃李可寻芳。
在黔中地区,桃树和李树上都可以找到芳香的花朵。
摘茶人自忙。
采茶的人忙碌着。
月团犀腌斗圆方。
月亮像一个团状的犀牛角,腌制的酒坛又圆又方。
研膏入焙香。
将药膏研磨后放入烘焙中,散发出香气。
青箬裹,绛纱囊。
用青色的箬竹编织的包裹,用绛纱制成的袋子。
品高闻外江。
品味高雅,传到江外都能闻到。
酒阑传碗舞红裳。
酒宴上传来碗碰的声音,舞者穿着红色的裙子。
都濡春味长。
都城沾染了春天的气息,持续很久。
注释:
黔中:指贵州地区,桃李:指花草树木,可寻芳:可寻找到芬芳的香气。
摘茶人:指采摘茶叶的人,自忙:忙于自己的工作。
月团:指月亮的圆形,犀腌斗:指用犀牛角制作的酒器,圆方:形容器物的形状。
研膏:指研磨药膏,入焙香:指加入烘烤的香气。
青箬:指用青竹制作的遮阳伞,裹:包裹,绛纱:指红色的绸子,囊:指袋子。
品高:指品质高尚,闻外江:指传到江外。
酒阑:指酒席上的酒桌,传碗舞红裳:指传递酒碗并跳舞。
都濡:指都城沾湿,春味长:指春天的气息长久。
译文及注释详情»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他的诗作以绝句为主,有《山谷道人集》,其中有《游春》、《游太湖》、《游西湖》、《入若耶溪》、《游洞庭》等,书法作品有《涪翁书》、《山谷道人书》等,词作有《豫章行》、《游西湖》、《游洞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