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
惆怅仙翁何处去,满庭红杏碧桃开。
译文及注释:
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
惆怅仙翁何处去,满庭红杏碧桃开。
落花随着流水飘荡,认出了这座天台,
我半醉半醒地闲吟,独自来到这里。
心中感到惆怅,仙翁去了何方?
满庭之中,红杏和碧桃齐开。
注释:
落花流水:形容花朵随水流动的景象,意味着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认天台:指认识到自然界的美好和壮丽,也可以理解为欣赏自然景色。
半醉闲吟:形容喝了一点酒后,心情舒畅地吟诗作赋。
独自来:表示一个人独自前来,享受独处的宁静。
惆怅:形容心情忧郁、苦闷。
仙翁:指仙人,传说中的神仙。
何处去:问仙翁去了哪里,表示对仙翁的思念和不舍。
满庭红杏碧桃开:形容庭院中红杏和桃花盛开的景象,意味着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译文及注释详情»
高骈简介: 高骈,字千里,是晚唐时期的名将,出生于禁军世家,是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他的辉煌起点是在866年率军收复交州,击败了蛮兵20余万。在黄巢大起义期间,高骈多次重创了起义军,并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 然而,由于他未能在与黄巢的战斗中继续取胜并中了黄巢的缓兵之计,张璘阵亡后高骈不敢再战,导致黄巢顺利渡江攻占长安,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他的形象。此后的三年间,淮南未出兵援助京师,高骈名誉毁于一旦。 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这也成为了他被部将毕师铎所害的诱因。毕师铎连同高骈的子侄四十余人一起“同坎瘗之”。关于高骈的具体出生年份史料不多,而其逝世年份为881年。以上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1](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B%98%E9%AA%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