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把盏非怜酒》拼音译文赏析

  • qiǎn
    xìng
    ·
    zhǎn
    feī
    lián
    jiǔ
  • [
    táng
    ]
    gāo
    pián
  • zhǎn
    feī
    lián
    jiǔ
    chí
    gān
    竿
    weí
    weí
    yìng
    shū
    xìng
    yōng
    shū

原文: 把盏非怜酒,持竿不为鱼。唯应嵇叔夜,似我性慵疏。



译文及注释
把盏非怜酒,持竿不为鱼。
唯应嵇叔夜,似我性慵疏。

把盏:端起酒杯
非:不是
怜:喜爱
酒:酒
持竿:拿着鱼竿
不为:不为了
鱼:鱼
唯:只有
应:应该
嵇叔:指嵇康,字叔夜,东晋时期的文学家
似:像
我:我
性:性情
慵:懒散
疏:疏离
注释:
把盏:指端坐在一起喝酒。

非怜酒:并不是真的喜欢喝酒。

持竿:拿着钓鱼竿。

不为鱼:并不是真的去钓鱼。

嵇叔:指嵇康,嵇康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音乐家。

似我性慵疏:像我一样性情懒散、疏离。


译文及注释详情»


高骈简介: 高骈,字千里,是晚唐时期的名将,出生于禁军世家,是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他的辉煌起点是在866年率军收复交州,击败了蛮兵20余万。在黄巢大起义期间,高骈多次重创了起义军,并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 然而,由于他未能在与黄巢的战斗中继续取胜并中了黄巢的缓兵之计,张璘阵亡后高骈不敢再战,导致黄巢顺利渡江攻占长安,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他的形象。此后的三年间,淮南未出兵援助京师,高骈名誉毁于一旦。 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这也成为了他被部将毕师铎所害的诱因。毕师铎连同高骈的子侄四十余人一起“同坎瘗之”。关于高骈的具体出生年份史料不多,而其逝世年份为881年。以上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1](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B%98%E9%AA%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