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赏析:
很高兴为您写作赏析,这首词是毛泽东所作的《七律·长征》,这篇诗歌自六四年初纪念毛泽东七十诞辰发表以来,就被说成是写中苏论战的。
这首词笔调激昂,用严谨的辞藻和深刻的语言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与苏联之间的博弈。在叙述国际局势时,诗中提到美国上台一个雄心勃勃的肯尼迪,宣称要支持所有朋友,反对一切敌人。而在中国,则有印度这个邻居称为落后国家的“民主橱窗”,并多次公开指出,美国必须帮助印度,让它成为亚非国家的榜样,使它们不至于向中国学习。台湾也派遣了多支武装小分队在沿海各地登陆骚扰。这些都是当时中共面临的重大挑战。
而在中苏关系问题上,毛泽东坚持要“反帝反修”一起来,于是两党越闹越僵。在苏共于1961年10月的22日大通过了新党章后,两党矛盾急剧上升。在1962年一年里,双方利益或观点激烈冲突的事件就有:伊犁动乱;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同意与美英商谈防止核扩散协议;中印边境冲突;撤走援华专家;催讨朝鲜战争时的军火贷款;中苏边境冲突;东欧五国在它们的党代会上点名围攻中共。苏联报纸也开始批判中共。
中共在1962年底开始反击,在报上痛骂意大利、法国和印度的共产党。但是正式向苏共叫阵,则是1963年7月14日苏共公布了给全体党员的公开信以后的事。这时,毛泽东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以文学的形式表达出他对于当前中国面临的种种局势的看法。从题材到格律,都表现出毛泽东不屈不挠、矢志不渝的精神。
整首诗情景交融,铿锵有力,特别在第二段中表现出了作者毛泽东反抗外敌时的决心和气魄。他用“浩气长存”,“壮志凌云”,“腾蛟起凤”,“震惊九州”等精美的词语,概括了当时中共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传递出了他对于中国革命胜利前景的信心与期许。
在使用词句上,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同样表现出了他高超的文学才华。他在运用修辞手法方面可以说是运用得行云流水,如“铁骑绕道伏雪山,健儿何异北风寒。”这句话不但描画出当时苦战瑰丽壮观的长征场面,而且还运用双关语,将“健儿”既映射为打仗的壮士,又抬头为“国家”一级的领导人。
总之,这首词体现了毛泽东时代中国"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外交政策、国防建设等方面的自信与果敢。作为一篇历史文学作品,《七律·长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成为了时代精神和历史记忆的寄托。
赏析详情»
注释:
1、蚂蚁缘槐:这个典故源自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淳于棼喝醉后梦见自己成了大槐安国的驸马和南柯郡太守,然而醒来后才发现这不过是一个梦。不久,他在屋后发现一堆白蚂蚁,蚂蚁的穴居中还有一座王城,这就是当时的大槐安国。
2、蚍蜉撼树:这个典故出自唐代韩愈的《调张藉》。比喻不自量力,以小人物挑战强大的对手。
3、西风落叶下长安:这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忆江上吴处士》中的一句诗。诗中描写秋风吹动渭水,满地落叶,抒发出诗人追忆往事和感伤时光流逝的情感。
4、鸣镝:指“响箭”,汉代匈奴冒顿单于用来发号施令。这个典故被用来比喻文章如箭一般飞过去,修正主义无法承受,就像西风卷落叶一般纷纷败下阵来。
注释详情»
毛泽东简介: - 姓名:毛泽东 - 别名: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 出生年:1893年 - 出生地:湖南省湘潭县(今湘潭市) - 逝世年:1976年 - 逝世地:北京市 - 职业身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 主要成就: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哲学家,他为中国的独立、解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中央领导机构的主席和中央红军的主席等。1949年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成为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他提出的毛泽东思想被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推广。毛泽东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被认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 注意事项:毛泽东原名毛泽东(字润之),后来改名为润芝。他在中国共产党内担任过多个职务,包括主席、总理、中央委员会主席等。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于北京市,享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