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拼音译文赏析

  • qín
    zhēng
    sòng
    wài
    shēng
    xiāo
    zhèng
    guī
    jīng
  • [
    táng
    ]
    cén
    cān
  • wén
    qín
    zhēng
    shēng
    zuì
    chán
    xián
    shí
    sān
    zhù
    yuàn
    diào
    màn
    shēng
  • weì
    zhōng
    hóng
    tíng
    shuǐ
    zhī
    shǔ
    dàn
    huáng
    zhōng
    bái
  • qīng
    fēng
    lái
    yún
    wén
    zhī
    jiǔ
    xǐng
    leì
    guī
    qín
    dàn
    qín
    shēng
  • qín
    shēng
    beī
    liáo
    sòng

原文: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怨调慢声如欲语,
一曲未终日移午。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汝归秦兮弹秦声,
秦声悲兮聊送汝。



译文及注释
你听过吗?秦筝声最苦,五彩缠弦十三柱。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红亭水木不知暑,忽然弹奏黄钟和白纻。清风飒来云不去,听了让人酒醒泪如雨。你回到秦国,弹奏秦声,秦声悲哀,只能陪你一程。
注释:
秦筝:古代一种弦乐器,产于秦国。

五色缠弦十三柱:指秦筝的构造,有五色丝弦,十三个音柱。

怨调:指悲伤的曲调。

一曲未终日移午:指演奏者沉浸在音乐中,不知时间流逝。

红亭水木:指景色优美的园林。

黄钟和白纻:指古代乐器,黄钟为打击乐器,白纻为弦乐器。

清风飒来云不去:指风景宜人,气候宜人。

闻之酒醒泪如雨:指听到这样的音乐,感动得泪如雨下。

汝归秦兮弹秦声:指演奏者送别听众,演奏秦筝的曲子。

秦声悲兮聊送汝:指秦筝的曲调悲伤,演奏者以此送别听众。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岑参的《秦筝》是一首以古乐器秦筝为主题的送别之作,全诗情感深刻,描写凄婉动人。整首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前四句点明了秦筝的音调特色,“苦”字强调了秦筝声音的哀伤,而“复杂”二字则暗示了曲调的不俗水平。接下来的两句则直接描述了秦筝声音特色的幽怨沉缓和悠远绵长,预示了秦筝即将奏出动人的曲子。 其次,次四句写送别时弹奏秦筝,其中“黄钟乐”和“白芝曲”二曲具有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之后,岑参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如清风飒飒和浮云停滞不动,写出了秦筝所带来的凄怨别愁。最后一句“闻之酒醒泪如雨”则表达了秦筝声音对人心灵的震撼和感染力。 最后,全诗采用了“汝”字呼应,强调了“送汝”,并且以“悲”字呼应“苦”字,寓意悲苦不忍别离的心情。整首诗婉转动人,表达了岑参在送别时的凄怆之情,令人深感感动。 总之,岑参的《秦筝》以秦筝为主题,通过描述秦筝声音特点、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表达了深刻的别离之感。诗风婉约,催人泪下,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你没听说秦筝声音最苦,五色琴弦缠着十三琴柱。曲调幽怨缓慢如泣如诉,一曲尚未弹完天已近午。红亭池水树木不觉暑气,秦筝忽又弹起黄钟白紵。清风飒飒云彩停留不动,客人醒过酒来泪下如雨。你归秦地为你弹奏秦声,秦声悲哀啊,送你上路。 【注释】: 秦筝:一种古代乐器,体形大而长,音色深沉凄切。 五色:形容琴弦华丽绚烂,五色指红、黄、蓝、绿、黑等颜色。 十三琴柱:指琴面上的13个小木柱,用于控制琴弦高低和音调变化。 曲调:音乐中的旋律。 幽怨:寂寞悲伤的样子。 缓慢如泣如诉:形容慢慢地流泪或满含哀思地缓缓道出心中的愁绪。 红亭池:一座位于长安城南的园林。 黄钟白紵:古代音乐的一种曲调,也是“黄钟”和“白紵”的合称。两者的音调都很悲凉,常用来表现离别之苦。 清风飒飒:风吹树叶的声音。 如雨:形容泪水像雨一样涌出。 译文及注释详情»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他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其中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岑参的诗歌被誉为“边塞诗第一人”,被誉为“边塞诗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