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江风吹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已断燕鸿初起势,
更惊骚客后归魂。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译文及注释:
江风吹动波浪,云彩根根摇曳。船只重重地停泊,危险的桅杆在白日昏暗中显得更加惊险。燕鸿已经飞去,但是骚客的归魂还在这里徘徊。汉廷急急派遣使者,谁能先入楚地?高歌着走上楚路,自己决定翻越山川。万里相逢,既欢喜又悲伤,凤巢在西边,隔着九重门。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李商隐的《赠刘司户蕡》是一首表达对朋友遭受宦官迫害的诗歌,展现出了他的雄伟气魄和敏锐的时代感受。整首诗以江风卷起惊涛骇浪、危舟飘荡的场景开头,形象地描绘了刘蕡遭受险恶环境的遭遇。江风浩浩,浊浪奔腾,看似“云根”一般的岸边山石和系船石墩受到浪花一阵阵的冲击,船上的高高桅杆,在江风中摇摇晃晃,显得景色分外惨淡。浊浪、危舟、昏天的景象正是晚唐动荡险恶的局势的象征。
在诗中,李商隐以豪放的笔调写下了好友刘蕡的坎坷遭遇,表达了自己的同情和支持,同时也强烈谴责了宦官的擅权行为。他将刘蕡比作北国的鸿燕和屈原,都是怀抱万里翱翔之志,却因小人陷害而流落他乡。通过这样的比喻和描写,李商隐表达了对刘蕡的深切同情和敬佩之情。
诗中还借用历史人物贾谊来强调刘蕡的才华和抱负,显示出对刘蕡被迫害的不平之情,并抒发了自己对刘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豪放,紧扣主题,表现出了作者的情感和时代背景。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李商隐的《赠刘司户蕡》作于大中二年(848),是一首表达对朋友遭受宦官迫害的诗歌。背景可追溯到20年前,即大和二年(828),当时刘蕡参加了科举,因谈及宦官擅权误国而被宦官诬陷,最终被贬为柳州司户参军。这期间,刘蕡一直深感冤屈和自责,因此不断尝试自我救赎与拯救国家。而在大中二年初春,他自贬所放返回故乡途中,在黄陵(今湖南湘阴)与好友李商隐相遇。
对于李商隐来说,刘蕡是他非常敬重和亲近的朋友。他对刘蕡的遭遇深感痛心和愤怒,也认为这是宦官专权的恶果。因此,他写下了这首《赠刘司户蕡》,表达了自己对刘蕡的同情和支持,同时也强烈谴责了宦官的擅权行为。
这首诗以江风卷起惊涛骇浪、危舟飘荡的场景开头,形象地描绘了刘蕡遭受险恶环境的遭遇。随后,李商隐用“北国的鸿燕”、“悲愤的骚客”等比喻,表达了刘蕡既渴望自由、升迁,又受到宦官迫害所制约的苦恼。最后,他表达了对刘蕡的思念之情,并执笔写道,“恨只恨凤凰巢在僻野,遥遥远隔九重门”,抒发了自己的感叹和不舍。
总的来说,《赠刘司户蕡》是李商隐的一首哀思之作,直白而深情。通过这首诗,他用自己的笔端为好友和正义发声,表现出了一个真正的友谊和热爱国家的精神。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江风卷起惊涛骇浪,拍击着两岸悬崖峭壁,危舟飘荡,桅杆摇晃满天布满重重乌云。已经象北国的鸿燕,刚想起飞就被摧抑(cui4 yi4),又象悲愤的骚客,远眨天涯难归惊魂。哪里会有汉廷的急诏,把你提前召回,只能象接舆那样,佯狂楚路高歌抒情。万里他乡与你相逢,既喜悦又悲伤,恨只恨凤凰巢在僻野,遥遥远隔九重门。
注释:
- 拍击:猛烈地打击。
- 峭壁:陡峭的山石坡壁。
- 危舟:摇摇欲坠的船只。
- 桅杆:固定帆篷的长杆。
- 重重:厚厚的、层层叠叠的。
- 摧抑:压制、阻挠。
- 骚客:泛指边地流亡的诗人。
- 眨:闪烁、眨眼。
- 急诏:紧急的召令。
- 接舆:楚国名士屈原被放逐时,友人接他的车,伪装成疯子送他回故乡。
- 惊魂:使人惊慌不安的感觉。
- 他乡:陌生的地方。
- 遥遥:遥远。
- 凤凰巢:指故乡。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商隐(813年1-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晚唐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代表作品如《锦瑟》《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乐游《嫦娥》原》《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