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庄,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
鉴赏:
李纲的《喜迁莺·晋师胜淝上》是一篇咏史词,通过对淝水之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和对历史英杰的崇敬。这篇词叙事生动,议论精彩,展现了历史上晋军在淝水战胜秦军的英勇事迹。
在上片中,作者通过对长江“天险难逾”的描写,以及对东晋抗击北方强敌的运筹准备情况的介绍,突出了晋军谢安等人宏伟远大的谋略,表现出北方强敌无奈、无可奈何的态势。接着,作者引用了《晋书·谢安传》中的记载,通过谢安在棋盘前看驿书镇定自若的情形,表现了谢安明智沉着、运筹帷幄的才华。
在下片中,作者主要描写了淝水之战中的激烈场面,通过引用《晋书·谢玄传》中的记载,展现了谢玄等晋军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决心。特别是在“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的描写中,作者表现了晋军的壮烈和决心,展现了当时的生死存亡之际晋军士气高昂、誓死以守的精神。
总之,李纲的《喜迁莺·晋师胜淝上》通过对淝水之战的叙述,展现了历史英杰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这篇词不仅在形式上别具一格,而且在内容上也展现了李纲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素养。此篇词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在北宋被金兵灭亡之后,高宗赵构在江南建立了南宋新政权,在临安(今杭州市)执政。然而,他一心想要偏安江左,畏惧金兵强大,不敢收复中原,这使得有志之士无不为之扼腕。当时,许多爱国诗人、词人都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出对于渡江北伐、恢复中原、驱除金虏、重夺汴京的强烈愿望和爱国热情。
其中,李纲也被当时的时局所感动,写下了七首咏史词。这七首词分别以《水龙吟·光武战昆阳》、《念奴娇·汉武巡朔方》、《喜迁莺·晋师胜淝上》、《雨霖铃·明皇幸西蜀》、《喜迁莺·真宗幸澶渊》、《水龙吟·太宗临渭上》、《念奴娇·宪宗平淮西》为词牌和标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是七首咏史词之一,通过对晋军在淝水战胜秦军的描写,表达了对于收复中原、驱逐外敌的强烈愿望。这首词也成为李纲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喜迁莺”和“胜淝上”两个典故,均来自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这些咏史词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子的爱国情怀,也成为后世的文学珍品,传唱至今。
创作背景详情»
注释:
这段文章讲述了淝水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经过。以下是对文章中名词和典故的解释和补充注释。
⑴佚名:表示作者不详。
⑵淝:淝水,是一条江河,位于今天安徽省寿县境内。
⑶逾:超越,指越过长江。
⑷人谋:指大臣们的智谋。
⑸索虏:南北朝时期,南朝用来骂北朝人的称号。
⑹阿坚:即秦王苻坚。
⑺南牧:指秦朝侵占了南方的土地。
⑻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他采取了积极抗敌的战略措施。
⑼颐:面颊,这里形容指挥军队进退自如。
⑽八千戈甲:指东晋军前锋都督谢玄等将领带领精兵八千,奋勇渡过淝水,击杀秦军。
⑾蛇豕:这里是将贪官污吏比作长蛇和野猪,出自《左传》。
⑿弭:古代驾车时使用的一种小工具,用来解开辔结。
⒀麾动:这里是指挥战旗展开,发出攻击的信号。
⒁北军:指秦军。
⒂鸣鹤:这里是借用典故,形容秦国军队大败后逃遁之际的混乱和恐慌。
注释详情»
李纲简介: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也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李纲的著作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