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
创作背景:
《下武》是出自《诗经》之中的一篇古诗,该诗作者不详。常被认为是为了赞美周武王、周成王等能够继承和发扬先王的德业而作。陈子展在《诗经直解》中提到:“《下武》这首诗,当是康王即位之时,各路诸侯和贵族前来祝贺,并唱颂先世太王、王季、成王等人的德行,也表扬了康王保持良好的品德并将先辈们的业绩发扬光大。”因此,这首诗有可能是礼仪性的赞美辞,用来庆祝一个新的君主的登基。
历史文献证明,《下武》既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它明显是一种凝聚民众力量、最大限度地增强领袖威严和稳固政治合法性的方式。康王在此诗中描写了周朝早期历代君王的卓越传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先辈事业的继承和发展的愿望。这首诗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对君王的赞美。
而从现代角度看,《下武》反映出一种特殊的人文思想,即通过流传下来的古诗词,继承了先人们的认知和智慧,并留给我们坚定向前迈进的信念和勇气。因此,《下武》以其崇高的文化价值和卓越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及美学之魂的象征之一。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下武》是《诗经》中的一篇,据说是周文王的次子康王在即位时所作。许多学者对《下武》的解释存在争议,但大部分人认为这首诗主要是表扬康王的贤德。
《毛诗序》中提到:“《下武》,继文也,武王有圣德,复受天命,能昭先人之功焉。”这里的“继文”是指继承文王的业绩,并将之发扬光大。这一解释得到了许多经学家的认同,他们认为康王在《下武》中描写了周朝早期历代君王的优良传统,以及自己对先辈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然而,宋代以后,对《下武》的解释出现了分歧。有些学者认为,“不尚武”、“以武为下”等纯粹的文学解释过于牵强,不符合实际。他们认为,《下武》实际上是康王登基时宾客来朝祝贺的场景,诗中所提到的“先王、成王、康王”等人物,都是各地贵族和大臣们所推崇和讴歌的对象。
近现代的学者陆奎勋也支持了这一解释,他认为《下武》是康王即位时贵族们的祝贺辞。他引用了《尚书》等经典文献,试图通过对比来证明这一说法的正确性。他指出,“下武维周”和《长发》中的“濬哲维商”具有相同的意义,都是表达作者对周朝历代君王的称颂,而且《下武》中所提到的“命汝嗣训,临君周邦”和《顾命》中的“命汝嗣训,襄王之孚”是想要表达类似的含义,都是希望后人能够传承和发扬前辈们的智慧和贤德。
总之,《下武》作为一篇古诗,其内涵和意义存在多种解释。从历史和文化角度看,这首诗既描绘了周朝早期君王的风范,也表达了作者对康王的善意祝福。不过,无论采取何种解释,我们都应该欣赏这首诗中包含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后能继前惟周邦,
后代能够继承周朝的优秀传统,这是因为周朝建国有功。
世代有王都圣明。
周朝历代都有仁德圣明的君王。
三位先王灵在天,
周文王、周武王和周成王的灵魂神明已经升入天堂。
武王配天居镐京。
周武王与天地齐配,居于镐京。
注释:
1. “后能继前”:指后人能够延续前辈的事业。
2. “周邦”:指周朝。
3. “王都”:指周朝的都城,即镐京(今西安)。
4. “三位先王”:指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
5. “配天”:指周武王得到了天命的神助,成功而得。
6. “镐京”:周武王的都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武王配天居镐京,德行能够匹先祖。上应天命真长久,成王也令人信服。
译文及注释详情»
佚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