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创作背景:
《大田》是一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代诗歌。它和《小雅·甫田》一样,都属于祭祀田祖等众神的祈年诗,并且这两首姊妹篇合起来为后人提供了西周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等相当真实具体和丰富的历史资料。
在西周时期,由于农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尤其是春耕与秋收。因此,《小雅·甫田》和《小雅·大田》便应运而生,成为了祭祀田祖的两首经典诗歌。之所以被称为姊妹篇,是因为这两首诗歌内容紧密相连,可以说是前呼后应。《小雅·甫田》写周王巡视春耕生产,祈求粮食生产有丰收;《小雅·大田》则写周王督察秋季收获,祈求更大的福祉。这两首诗歌不仅刻画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形态,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田》诗歌的作者是佚名,但这首诗歌却是古代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农业生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此外,《大田》也是古典文学中的佳作,它以优美的诗篇展现了春耕秋敛的情景,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于丰收、幸福的渴望。
综上所述,《大田》这首诗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农事诗,是研究古代中国农业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它描绘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形态,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大田》是一首古代诗歌,与《小雅·甫田》属于姊妹篇,同样是用于祭祀田祖等众神的祈年诗。这两首诗表现了西周时期春耕秋敛的情景和仪式,并提供了关于当时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等真实具体而丰富的历史资料。全诗四章,最重要也最精彩的是第三章,前两章起铺垫作用,末章是祭祀套话式的余波。
第一句“大田多稼”,虽然平淡,但是雄阔的画面展现出春耕夏耘秋收等种种繁复场景,把当时五谷丰收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当时的农业经济并不是小农经济,而是井田制下的原始大生产耕作方式。第二句“既种既戒”则突出了良种和修缮农具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牛鼻子。
在第三章中,诗人实写了农业丰收的情景,表明良种选择和农具修缮给予的巨大帮助。这一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余各章则如众星之拱月、绿叶之衬花。最后一章则是祭祀套话式的余波,告诉我们农业丰收并不是从天而降神赐的,而是靠劳动和努力获得的。
总之,这首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并为我们提供了当时生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它描绘出了春耕秋敛的情景,展现出西周时期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形态,同时也表达了人们渴望丰收、幸福的心愿。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大田宽广,作物繁茂。选好种子,准备充分。掀起锋利的犁头,开始在田间农耕。播下黍稷和各种作物,幼苗生长茁壮,曾孙欣喜非常。庄稼已长出饱满的籽粒,在旺盛的生长状态中,没有空穗和杂草。害虫螟螣全都被消灭,蟊虫和贼虫逃之夭夭,不能危害到嫩苗。得益于农神的保佑,将虫子扔进火里烧毁。凉风阵阵,云层密布。小雨纷纷扬扬地降下,一部分落在公共田地上,一部分洒在个人田地上。这个地方的谷子未曾割收,那个地方则漏了几株。这儿掉下一把禾,那儿又散落几颗籽粒,能被照顾到的寡妇也都被任凭她们挑选。曾孙前来视察,遇见了勤快的农妇和孩子们,他们给田头送饭,让农夫欣喜不已。曾孙来到祭祀场地,沉静地供奉着黄牛、黑猪和各种美味佳肴。小米、高粱与这些菜肴相搭配,一起献上祭品并行祭礼,祈求丰收与幸福赐予苍生。
译文及注释详情»
佚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