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慎尔言也,谓尔不信。
捷捷幡幡,谋欲谮言。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创作背景:
这首诗《巷伯》的作者是佚名,但《毛诗序》中注明,这首诗实际上是寺人孟子因遭受政治诬陷而出离愤怒后写下的。据说,孟子被人恶意诬陷,引起了当时幽王的怀疑,并最终导致孟子受到了宫刑。这首诗很可能就是孟子在宫中受屈之后所写,希望通过这首诗抒发自己的不满和对诬陷者的反感。
作为一位政治犯,孟子深知造谣诬陷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危害。他身临其境,亲身经历了政治诬陷的恶果,因此更能深刻地体会谣言的危害和造谣者的恶行。他通过这首诗,声讨了那些背后捅刀子的谣言制造者,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借此呼吁社会关注并抵制谣言和诬陷。
这首诗大约是在先秦时期创作的,那时候的政治环境异常复杂,人们容易受到各种谣言、流言和政治诬陷的侵扰。孟子作为受害者之一,借助自己深刻而生动的亲身经历,通过这首诗歌告诫后人,呼吁大家清醒认识谣言的危害,防范谣言,维护真相与公正,使这首诗不仅成为传世佳作,更成为了历史上深刻反映社会风貌和人们思想的珍贵文献。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对造谣者的痛恨和为受害者祈求正义的态度,着重揭示了造谣的危害和谣言的“美丽外衣”。
在第一句中,作者指出了谣言之所以有用的原因。谣言往往会穿上具有吸引力的外衣,这使得人们很容易被迷惑。通过描写谣言是如何披着美丽的外衣来欺骗人的,作者展现了谣言诬陷造成的威胁。
作者引用了英国思想家培根的话,用极具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谣言的图像,进一步强调了其复杂性和巧妙性。在接下来的句子中,作者解释了“罗织”二字,并将其与“贝锦”相比较。这种花言巧语所编织的谎言,就像一张华丽的贝纹锦缎,容易迷惑那些头脑不长的国君,使人们难以及时发现真相。
随后,作者透过诗中二、三、四章的具体描述,向读者呈现了造谣者的卑鄙行径。作者用“哆兮侈兮”、“缉缉翩翩”和“捷捷幡幡”等形容词,生动地描绘了造谣者的丑陋嘴脸,说明他们是如何上窜下跳,为自己制造舆论。作者对此非常愤慨,反复强调造谣者的恶行已经达到了何种地步。
最后,作者呼吁造谣者要“慎尔言也,谓尔不信!”并警告他们,以免误导他人。同时,他也对那些受到谣言伤害的人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祈求上天能够为他们伸张正义。通过这种方式,作者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谣言造成的恶劣后果,并呼吁大家共同呵护真相,倡导公正和善良的价值观。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五彩丝啊色缤纷,织成一张贝纹锦。- 意为由五彩丝织成的锦缎,非常华丽。
嚼舌头的害人精,坏事做绝太过份!- 表达对传播谣言、诽谤他人的长舌之人的不满和谴责。
臭嘴一张何其大,好比夜空簸箕星。- 用形象的比喻形容长舌之人的恶劣行径。
嘁嘁喳喳来又去,一心想把人来坑。- 形容长舌之人喋喋不休,刻意传播谣言陷害别人。
劝你说话负点责,不然往后没人听。- 提醒长舌之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否则将失去信任。
喳喳嘁嘁去又来,一心造谣又说谎。- 再次表达对长舌之人的不满和谴责。
总有一天要现相。捣鬼的人竟得逞,受害的人却瞢腾。- 警示人们,谣言终会败露,而诬陷他人的长舌之人最终也会受到惩罚。
苍天苍天你在上!- 呼唤苍天作证。
管管那些害人精,可怜可怜受害人!- 呼吁为受害者伸张正义。
抓住长舌害人精,丢给荒山豺虎吞。如果豺虎不肯吞,丢到北极喂野人。如果北极也不要,还交老天来严惩。- 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对长舌之人应受到严厉惩罚的呼声。
一条小路通杨园,小路越过山坡顶。刑馀之人名孟子,编首歌子为宽心。过往君子慢慢行,请君为我倾耳听!- 此段诗歌介绍了一位名叫孟子的刑余之人,他为了宽心而创作了这首歌。最后呼吁读者行走于道路时要减慢脚步,静心倾听。
译文及注释详情»
佚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