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丘》拼音译文赏析

  • máo
    qiū
  • [
    xiān
    qín
    ]
    míng
  • máo
    qiū
    zhī
    dàn
    zhī
    jié
    shū
    duō
  • chù
    yǒu
    jiǔ
    yǒu
  • qiú
    méng
    róng
    feǐ
    chē
    dōng
    shū
    suǒ
    tóng
  • suǒ
    weǐ
    liú
    zhī
    shū
    chōng
    ěr

原文: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相关标签:诗经

译文及注释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旄丘之葛,何等美好的节令。叔伯啊,你们已经多少日子了?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他们在哪里呢?一定有同伴!他们已经多久了?一定有原因!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穿着狐裘,战斗在戎马之间,没有车辆可以东行。叔伯啊,你们与众不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他们的衣裳破烂不堪,像是流浪的孩子。叔伯啊,你们的衣服已经破烂到耳朵里了。
注释:
旄丘:古代的一种军旗。

葛:古代的一种植物,可以制作衣物。

诞:指节日。

叔、伯:古代的亲属称呼,叔为父亲的弟弟,伯为父亲的兄弟。

何多日也:指时间过得很快。

必有与也:一定有相应的原因。

何其久也:指时间过得很慢。

必有以也:一定有相应的原因。

狐裘蒙戎:指穿着狐皮做成的衣服,戎指战争。

匪车不东:指没有车辆可以使用,无法东行。

靡所与同:没有人能够与之相比。

琐兮尾兮:形容衣服上的装饰。

流离之子:指流浪的人。

褎如充耳:形容衣服破烂不堪。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们所能思考的可能性,以表达黎臣对卫国统治者的理解和体谅之情。这一章的表述尽显黎臣“宠辱不惊”的高风亮节。 第三章为整首诗的高潮部分,充满了微妙的讥刺意味。前两章黎臣都在尽量克制自己的情感,但到了第三章,他终于忍不住了,直接点名批评卫国的领袖:“缁衣之臣,锽钲之士,岂无他乡,亦无他时。”通过这样的语言表达,黎臣先是点出卫国官员在造成事态上直接的责任,然后再指出他们既没有找不到更好的去处,也没有别的要紧事要处理,而是因为自私心态才不能给黎臣等人提供救助。这里的笔法已经从微妙转入了直接,凸显了诗人的不满和愤怒。 最后一章则是诗的收尾部分,以自问自答的方式,黎臣将自己与卫国官员进行了对比,“利、器义、朴”,深刻写出了他们之间的差距,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抱怨。经过四章,黎臣的情绪由于不断被压制,逐渐升级,最终到达了崩溃的边缘。 总的来说,《旄丘》一诗的主旨是诉说人民苦难,控诉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和贪婪。这首诗用清晰的结构、微妙的讥刺笔法和直白的抱怨表达了诗人心中的不满和愤怒,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政治局势。虽然历来有很多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身份的争议和不同之说,但其内容却引人思考,值得我们认真揣摩和鉴赏。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邶风·旄丘》是《诗经》中的一篇,但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历来有多种说法。在《毛诗序》及郑笺等诗学家看来,这首诗是黎臣责卫之作;方玉润则认为此篇与《邶风·式微》均是黎臣劝君归国之作;而牟应震和高亨等人,则根据《左传》所载史事,认为是卫臣或黎臣责晋之作。 魏源则将其归于黎庄夫人之作;余冠英则认为此篇是弃妇诗;袁梅则认为是女子思念爱人之作;而邓荃和蓝菊荪则认为是兵士登高怀乡之作。这样多样的说法,让人们对这首诗的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产生了很多疑问。 现代学者则比较普遍地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些流亡到卫国的人,请求卫国的统治者来救助他们,但愿望最终没有实现,因此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们失望的心情。 总的来说,对于《邶风·旄丘》这首诗的争议和多种说法,反映了古代文学作品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同时也告诉我们,在研究古代文学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考察,运用多种方法和角度来探索其背景和内涵。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旄丘上有葛藤攀援,为什么它枝节蔓延?叔啊伯啊,为什么拖宕(dàng)这么多时间?为什么滞停安然?一定是等待同伴。为什么居留长久?一定有原因难宣。我们的狐裘已纷纷破败,他们的车子还迟迟不来。叔啊伯啊,没人同情我们遇难遭灾。我们是小国人也低贱,如鸟儿流离真是可怜。叔啊伯啊,你们充耳不闻让人生怨。 【译文】 在旄丘山上,有着葛藤攀曲着枝干延伸。为何会变得如此蔓延生长呢?叔叔、伯伯,这么长时间为何迟迟不肯前行呢?为何还是安然无恙地停留在原地?一定是在等待同伴。为何要长期停留在这里呢?一定有不易明说的原因。我们的狐裘已经破旧不堪,而他们的车子却迟迟未到。叔叔、伯伯,面对我们的困境,却无人能够同情我们的遭际。我们是来自小国的平民百姓,身份卑微,像漂泊的鸟儿一般可怜。叔叔、伯伯,您们视而不见,让我们倍感委屈和怨恨。 【注释】 1. 旄丘:指在今天河南省内乡县境内的山名。 2. 葛藤:蔓生植物,常常用作装饰和药用。 3. 滞停:停留不动的意思。 4. 狐裘:狐皮做的衣服。 5. 小国:这里指规模较小、地位低下的国家或地区。 6. 同情:对别人遭遇困难或不幸而感同身受并产生同情心。 7. 攀援:攀爬插入其他物体上生长的意思。 8. 蔓延:指茎或根在地面上向周围扩散生长。 9. 拖宕:拖延时间,耽搁不前。 10. 流离:流浪四处,无固定归属的状态。 译文及注释详情»


佚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