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译文及注释: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谷口的朋友来拜访,但空荡荡的房间里没有见到主人。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山涧中的花儿在夕阳下被雨水淋湿,潭边的树木在春天的云彩中显得温暖。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门前的小路很少有人走过,屋檐下有一群鹿。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衣服和枕头都散发着山间的气息,山雾笼罩着周围,空气清新。
注释:
谷口:山谷的入口处。
空斋:空着的房子,指主人不在家。
涧花:涧中的花。
潭树:池塘边的树。
门径:门前的小路。
檐峰:房檐上的山峰形状。
衣裳:衣服。
枕席:枕头和席子。
山霭:山间的雾气。
碧氛氲:蓝色的气息弥漫。
译文及注释详情»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他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其中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岑参的诗歌被誉为“边塞诗第一人”,被誉为“边塞诗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