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
左臂凭肩右臂折。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惯听梨园歌管声,
不识旗枪与弓箭。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闻道云南有泸水,
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
千万人行无一回。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
从兹始免征云南。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
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
万人冢上哭呦呦。老人言,君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译文及注释: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
左臂凭肩右臂折。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惯听梨园歌管声,
不识旗枪与弓箭。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闻道云南有泸水,
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
千万人行无一回。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
从兹始免征云南。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
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
万人冢上哭呦呦。老人言,君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注释:
新丰老翁:指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个八十八岁的老人。
头鬓眉须皆似雪:形容老人的头发、胡须都已经白得像雪一样。
玄孙:指孙子的孙子。
店前:指路边的店铺。
左臂凭肩右臂折:老人的左臂搭在年轻人的肩上,右臂折断了。
贯属新丰县:指老人的籍贯是新丰县。
生逢圣代无征战:指老人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没有经历过战争。
惯听梨园歌管声:指老人喜欢听戏曲。
不识旗枪与弓箭:指老人对军事一窍不通。
天宝大征兵:指唐朝天宝年间的一次大规模征兵。
户有三丁点一丁:指按照户口数,每户要点出三个壮丁,但只有一个人被点到。
驱将:指征兵的将领。
云南有泸水:指征战的地点是云南的泸水。
椒花落时瘴烟起:指当地的椒花开放时,瘴气也会随之升起。
大军徒涉水如汤:指征战的军队要涉水前进,水温非常高。
未过十人二三死:指每过十个人就会有两三个人死亡。
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指历史上征战云南的人数非常多,但几乎没有人能够回来。
兵部牒中有名字:指老人被征召入伍。
偷将大石捶折臂:指老人为了逃避征兵,故意用大石捶折了自己的臂膀。
张弓簸旗俱不堪:指老人的身体已经无法承受战争的负荷。
骨碎筋伤非不苦:指老人在逃避征兵时,身体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拣退归乡土:指老人选择放弃征战,回到自己的家乡。
一肢虽废一身全:指老人虽然一只手臂废了,但身体其他部位还能正常运作。
直到天明痛不眠:指老人的伤口一直疼痛,难以入眠。
万人冢上哭呦呦:指征战云南的士兵死后,被埋在冢上,家人们在那里哭泣。
开元宰相宋开府:指唐朝开元年间的宰相宋之问。
防黩武:指宋之问在边境地区加强了军事防御。
天宝宰相杨国忠:指唐朝天宝年间的宰相杨国忠。
欲求恩幸立边功:指杨国忠想通过立功来获得皇帝的赏识。
生人怨:指因为征兵而引起的民怨。
新丰折臂翁:指故事中的老人。
译文及注释详情»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