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七首·其四》拼音译文赏析

  • cóng
    jūn
    xíng
    shǒu
    ·
  • [
    táng
    ]
    wáng
    chāng
    líng
  • qīng
    hǎi
    cháng
    yún
    àn
    xuě
    shān
    chéng
    yáo
    wàng
    mén
    guān
  • huáng
    shā
    bǎi
    zhàn
    chuān
    穿
    jīn
    jiǎ
    lóu
    lán
    zhōng
    hái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及注释
青海的长云笼罩着雪山,孤城远望着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透金甲,但楼兰不被攻破,永不归还。
注释:
青海:指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

长云:指高耸入云的云朵。

暗雪山:指被雪覆盖的山峰。

孤城:指孤立在荒漠中的城池。

遥望:远远地望着。

玉门关: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

黄沙:指沙漠中的黄色沙子。

百战:经历了无数次战争。

穿金甲:形容战士们穿着坚固的铠甲。

不破:不被攻破。

楼兰:古代西域国家,位于今天的新疆地区。

终不还:永远不会归还。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玉关,是因为它们在当时的西北边疆防线中非常重要。玉门关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对于防御和贸易都至关重要;而青海则是四川、甘肃、新疆交汇处的大草原,被誉为“天下第三草原”,也是西北边陲的重要部分。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手法,即通过地理位置的描述,将广袤的西北边陲画出一个完整的图景。在这个图景中,我们可以看到长长的青海湖、绵延的雪山,以及孤立的玉门关和孤城。这幅图景展示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展现出了当时西北边疆的严峻现实,以及士兵们守卫着这片土地的坚定信念。 此外,通过描述青海和玉关,作者还描绘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视觉感受。无论时间如何流转,青海和玉关总是存在,并对于那些爱国心切的人们产生永恒的吸引力。在这种感受的驱动下,诗人与读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无形的感情纽带,使得这首诗流传至今,仍不失为一幅引人入胜、情感充沛的边塞风景画。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王昌龄、青海湖、乌云、雪山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注释】:青海湖(qīnghǎihú)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的咸水湖;乌云(wūyún)即黑云,形容云层密度大且颜色较深;连绵(liánmián)指长时间不断地延伸连续;黯淡(àndàn)指暗淡无光;边塞(biānsài)即边疆,古代指边陲重镇;玉门雄关(yùménxióngguān)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塞之一;远隔千里(yuǎngéqiānlǐ),形容距离极远;遥遥相望(yáoyáoxiāngwàng),形容相隔甚远但彼此可以看到。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译文】:在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边疆重镇古城、玉门关,相距千里,但仍可以远远相望。 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历经无数次战争的洗礼,铠甲早已磨损,然而他们的意志坚定,决不轻易被敌人打败,誓言不回家乡。 译文及注释详情»


王昌龄简介
唐朝 诗人王昌龄的照片

王昌龄(?-756年?),字少伯,行大,太原郡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曾任龙标县尉。唐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他的诗和高适、王之涣齐名,因其善写场面雄阔的边塞诗,而有“诗家天子”(或作“诗家夫子”)、“七绝圣手”、“开天圣手”、“诗天子”的美誉。世称“王江宁”。著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