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二》拼音译文赏析

  • sòng
    weì
    èr
  • [
    táng
    ]
    wáng
    chāng
    líng
  • zuì
    bié
    jiāng
    lóu
    yòu
    xiāng
    jiāng
    fēng
    yǐn
    zhōu
    liáng
  • jūn
    yáo
    zài
    xiāo
    xiāng
    yuè
    chóu
    tīng
    qīng
    yuán
    mèng
    cháng

原文: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相关标签:送别写景

译文及注释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醉别江楼,橘柚香气扑鼻。江风吹雨入舟,凉爽宜人。怀念远在潇湘的君子,忧愁听见清晰的猿鸣,仿佛在梦中长久徘徊。
注释:
醉别:醉酒离别。
江楼:江边的楼阁。
橘柚香:橘子和柚子的香味。
江风:江边的风。
引雨:吹起风来,带来雨水。
舟凉:船上凉爽。
忆君:想念远方的爱人。
潇湘月:湖南潇湘地区的月亮。
愁听:听着令人感到忧愁。
清猿:指清脆的猿叫声。
梦里长:长久地在梦中。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本诗是唐代王之涣所作的《登鹳雀楼》中的一首别赋,以送别友人为主旨,情感真挚,充满诗意。 诗中通过丰富的描写手法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送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心灵和独具匠心的艺术才华。 首句“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刻画出送别时的酒意,暗示着深情不容易舍去,而明日再见则充满了未知和遥远的距离,令人倍感惆怅。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兰舟催发”、 “橘柚香”等,更加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和内涵。其中,“忆君遥在潇湘月”更是将惜别之情转化为对未来的牵挂,使整首诗涵盖了时间、空间、情感多个维度。 总的来说,这首别赋通过丰富的描写手法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展现出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感受,令读者在细品诗句时,不仅能感受到情感的真挚,更能意会到诗人对生命、对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题为《登科后》,作者王昌龄贬龙标尉时创作,创作时所处的年代是唐玄宗天宝后期,时间大约在748年到756年之间。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一个清秋之日,即从“橘柚香”这句中可以看出。据研究资料显示,这首诗是在作者在宴会上送别友人时所作,可以说是一篇客中送客之作。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感人肺腑而著称于世。此次写作时,他身处废官之地,已被贬谪到边疆地区龙标尉,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心情十分郁闷。因此,此首诗所表现出的情感深沉而优美。 这首诗以“闲来垂钓碧溪上”为开篇,写出了作者身处边疆的悠闲状态,但此情此景之下,作者内心却是纷扰无比。紧接着,作者通过“忽复乘舟梦日边”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梦境之中”,揭示了作者心中难以言表的思念和对远方的渴望。最后,诗人在别离之际为友人送上了美好的祝福,“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也是一种寄托着未来的希望。 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王昌龄的才华依旧不减当年,而他内心仍然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也抒发了他对自由、对生活、对远方的向往。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王昌龄、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潇湘明月 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注释: - 江楼:江边的楼阁。 - 醉饮:喝得醉醺醺地畅饮。 - 话别:相互告别。 - 橘柚:柑橘类水果。 - 想象:幻想、思忖。 - 独自:单独、孤独。 - 潇湘明月:指洞庭湖上的月亮,因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有“登临送目,皆望琅玕。揖清逸,高谈爽志,古今审宜详。 盖此身未灭,……潇湘何路?洞庭何年?”一语而闻名。 - 悠长:久远,漫长。 译文及注释详情»


王昌龄简介
唐朝 诗人王昌龄的照片

王昌龄(?-756年?),字少伯,行大,太原郡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曾任龙标县尉。唐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他的诗和高适、王之涣齐名,因其善写场面雄阔的边塞诗,而有“诗家天子”(或作“诗家夫子”)、“七绝圣手”、“开天圣手”、“诗天子”的美誉。世称“王江宁”。著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