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译文及注释: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猿猴的叫声告诉我天已经亮了,但山谷里的光线还没有显露出来。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山石下面的云彩正在聚拢,花朵上的露珠还在微微颤动。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道路曲折蜿蜒,沿着山峦攀登。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穿过急流的河谷,攀登陡峭的山峰。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河流在平缓的河滩上反复流淌,人们乘着水流玩耍嬉戏。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水面上漂浮着苹果和萍蓬,菰蒲则在水面上冒出清新的气息。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在石头上凝视飞流的泉水,攀爬树林采摘树叶。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想要见到山里的人们,薜荔藤缠绕在眼前。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握着兰花,勤奋的学生们结成了友谊,但是折麻的心情却无法展开。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感情和欣赏让事物变得美好,但是事情的真相却很难辨别。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看着这些古老的遗物,我开始思考,最终领悟到了自己的使命。
注释:
猿鸣:猿猴的叫声。
谷幽:山谷深处。
岩下云方合:山石下云雾聚合。
花上露犹泫:花朵上的露水还在微微颤动。
逶迤:曲折缓慢。
隈隩:山间的小路。
迢递:曲折远长。
陟陉岘:攀登险峻的山路。
过涧既厉急:穿过山涧时水流湍急。
登栈亦陵缅:攀登山峰时路途曲折。
川渚屡径复:河川和水边的小路反复交错。
乘流玩回转:顺着水流玩耍,不断回转。
苹萍泛沉深:水面上漂浮着的苹果和萍蓬沉入水底。
菰蒲冒清浅:菰蒲在浅水中冒出来。
企石挹飞泉:站在石头上喝着从山上飞流直下的泉水。
攀林摘叶卷:攀爬树枝,摘下叶子卷成一束。
薜萝:一种藤本植物。
握兰勤徒结:握着兰花,勤奋地结缘。
折麻心莫展:折下麻草,心中却无所适从。
情用赏为美:情感和欣赏共同构成美。
事昧竟谁辨:事情的真相最终谁能辨别清楚呢?
遗物:古代留下的物品。
得所遣:领悟到了其中的意义。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是一篇对谢灵运的山水诗的鉴赏。该诗是典型的山水诗,具有两种不同的写作方式。作者通过边行路边观赏来写作,并将所见景物描述得栩栩如生。全诗共二十二句,可分为五节,每节内容紧凑而有条理。其中第四节自“企石”以下共六句,既描绘了景物,又引起了读者深层次地思考。最后一节“情用”四句,则以抽象的议论作结,将诗歌的含义更加深入人心。全诗结构严密,用词精准,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这种凝炼精致的写法,极具观赏价值。
鉴赏详情»
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登山的场景,诗人沿着弯弯曲曲的道路前进。在山脉中断处又登上了遥远的山路,渡过了湍急的涧水。之后,又登上了漫长的栈道,观赏了复杂多变的河流回转。在深深的溪水上,苹萍飘浮,菰蒲覆盖。最后,诗人践踏着清澈的水流,继续前行。注释如下:
⑴曙:黎明。猿鸣声是告诉诗人已经到了黎明的标志。
⑵泫(xuàn绚):水珠欲滴的样子。
⑶逶迤(wéi yí危夷):道路弯曲而漫长的样子。隈隩(wēi yù危玉):山崖转弯的地方。
⑷迢递(tiáo dì条地):遥远的样子。陟:登高。陉岘(xíng xiàn行现):山脉中断处叫陉,不太高的山岭叫岘。
⑸厉急:渡过急流。厉,“濿”之省文,穿着衣服涉水。
⑹栈:栈道。在山上用木材架成的道路。陵:升。缅:遥远。
⑺川渚:这里指河水。泾复:泾,与“径”通。直的叫径,曲的叫复。
⑻乘流:随着溪流。翫:通作“玩”,有欣赏的意思。
⑼苹(pín频):一种水草,亦名田字草。萍:浮萍。沉深:指深沉的溪水。
⑽菰(gū姑):即茭白。蒲:昌蒲。菰和蒲都是生长在浅水中的植物。冒:覆盖。
⑾企:同“跂”,举踵。挹(yì邑):舀。
注释详情»
谢灵运简介: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谢灵运是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他的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