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及注释:
应该怜惜履齿在苍苔上留下的印记,小心地敲打着柴门已经很久没有打开了。春天的美景充满了整个园子,无法被围墙所阻挡,一枝红色的杏花从围墙上开放出来。
注释:
应怜:应该同情、怜悯。
屐齿:鞋底上的凸起物,指行走留下的痕迹。
印:痕迹。
苍苔:青苔,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小扣:轻轻敲击。
柴扉:柴门,指用柴草做成的门。
久不开:长时间不开启。
春色满园:春天的景色充满了整个园子。
关不住:无法控制,形容春天的生机勃勃。
一枝红杏:一株开着红色杏花的树。
出墙来:从园墙里面长出来。
译文及注释详情»
煮酒论诗词:
煮酒论诗词 - 春色满园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园门紧闭无人应,主人恐满地青苔。
踟蹰徘徊心自悲,春色虽在不得赏。
忽见红杏探出头,满园春色已溢漾。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酒盏相传言语间,人生易老春难再。
【解析】
诗人游历江南小花园,敲门未果,感叹主人小气,将“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写得幽默风趣。在他离去之际,发现红杏树探出枝头,折射出园内春色已经溢出,无法被“关”住的意象,表达了春天生机勃勃、无所不在的魅力。最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景入情,寓意深远,表达出人生易老,春天难再的哲理。
煮酒论诗词详情»
诗人故事:
有一位名叫叶绍翁的诗人,
看到陆游写的诗句,心生感悟。
他说:“陆游你写杏花,写春雨过后的杏花;
我却想写春雨过后的苍苔。”
于是,他用心推敲每一个字,
精选出“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千古名句。
一个字的不同,诗词气韵全然不同;
每一次的推敲,都能闪现出灵光一闪。
诗人们如此凝神思索着用词,
为了能让每一个字都最有力量,
他们信手拈来,反复斟酌,
直到每个词语都完美无瑕。
在他们笔下,诗歌则成了经典,
生动形象,感人至深。
愿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
用心去探寻每一个字眼的意义。
诗人故事详情»
中心思想:
《游园不值》一诗,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素材,精彩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对于生命的追求。这首七言绝句,不仅表现出春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通过描述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和舒适惬意,诗人呼唤我们去珍惜生命中美好、充满新鲜事物的时刻。同时,这首诗还告诫我们:万物都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无法抗拒。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需要理性看待一切幸福和挑战,并努力去认识和适应变化,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中心思想详情»
赏析:
赏析《浣溪沙·满园春色关不住》
这首诗以江南二月的春日为背景,描绘了诗人来到一座小花园门前,欲进园游玩却始终无人理睬的情景。诗中“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既写实地表现出满园的春色无处不在,又隐含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深意。
首先,“满园春色”形容诗人来到的这座小花园里,到处都是桃花、柳梢等各种春天的花木,繁花似锦,美不胜收。然而,这些春色却“关不住”,表示它们远不止局限于花园里,而是已经溢出去了,弥漫在整个世界上。这暗示人们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而不仅仅局限于一处。
其次,“一枝红杏出墙来”则寓意作者的观察力敏锐,他能够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中领略到整个花园的生机与热闹。在这句话中还有“出墙来”这个词,它象征着生命的跨越和突破,也暗示人们要勇于挑战自己,突破自我,不断超越自己。
总之,这首诗以江南园林的自然风光为背景,通过对小花园的描写和暗示,表达了作者引领读者去发现美好、追求进步的生活哲学。
赏析详情»
鉴赏:
此诗是唐代诗人叶绍翁所作,名为《花园口号》。这首诗通过深刻的意境和精妙的构思,传达出了深远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首先,诗人用“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这句开头,交代了他访友的经历,但是由于园门紧闭无法进入,所以不能欣赏园内的春花。诗中的意象非常鲜明,用“屐齿印苍苔”形象地描绘了园主爱护青苔,不愿意让作者的木屐破坏园内的美景。接下来,诗人又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园主不在家的情况,说“小扣柴扉久不开”,这是因为园主故意不开门拒绝客人。这一转折非常巧妙,将诗歌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接着,诗人通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悟。他认为,尽管园主将园门紧闭,但春天的气息已经充满整个花园,无法被封锁。尤其是“红杏出墙来”这句诗,让人感受到春天美好的瞬间,也表达了一种春天必定会到来的信念。这些景象既描绘了花园的美景,同时又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一切新生物件都是不可避免的,它们会冲破束缚,迎接新的生命和希望。
最后,诗人将自己因访问受阻而扫兴的情绪转化为精神体验,表达了一种别样的游赏之感。这种精神体验,在某种程度上比实际旅行更加有意义,因为这种体验将不良情绪转化为一种富有启示性的体验,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总之,叶绍翁的《花园口号》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把关注点放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传达了深远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别游诗,也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抒情诗。
鉴赏详情»
大话词人:
叶绍翁,号靖逸,南宋中期江湖派诗人,祖籍建安,后嗣于龙泉叶氏。他的诗以七言绝句为主,写景色尤其是静态描写极具水平。他弃官后隐居西湖之滨,与真德秀、葛天民交往甚密。相传,他曾在月下吟唱,引得葛天民来寻找声响的源头,二人因此迅速结为好友,并常常在湖畔相互酬唱,喜好诗歌艺术不啻一致。叶绍翁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华美动人,常使用比兴手法表现自然景象,引导读者进入一种闲适旷远的心境,让人忘却尘世纷扰。他的诗篇至今广泛传诵,并深受文化界和读者的推崇。
大话词人详情»
赏析二:
首《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元代诗人叶绍翁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描写一枝盛开的红杏花,展现了春光明媚、满园热闹的景象。诗中借助红杏花的形象,抒发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精神。
从诗中的构思和语言艺术来看,这首诗具有一定的特色。首先,诗人运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样的抒情手法,把静态的园子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春天世界,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其次,诗人使用了特定的表达方式,在不多的文字中把色彩、气息、动态都融合进去,具有很强的意境效果。最后,诗人通过红杏花的形象,巧妙地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意蕴丰富,是一首优美的诗篇。
总之,叶绍翁的《一枝红杏出墙来》从独特的诗歌语言、深刻的思想表达和完美的艺术效果等方面来看,都是一首经典之作。它用简练的文字,抒发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之情,并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精神,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赏析二详情»
译文及注释:
叶绍翁、补充汉字译文、注释、扣门无人应
扣了好久的门,也没有人来应门,大概是主人怕我的木屐踩坏他院子里的青苔吧。一枝红杏从院墙上伸出来,想必是满园的春色管也关不住吧。
补充汉字
译文及注释详情»
叶绍翁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叶绍翁的学识深厚,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他的诗作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南宋诗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