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肪舟荫门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
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
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
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译文及注释:
我住在草庐里,寄居在穷巷中,宁愿离开华丽的轩阁。
正值盛夏,长风急促,林室突然燃起大火。
我的房屋没有留下一丝痕迹,我的小船停在门前,为我遮荫。
漫长的新秋夜晚,明月渐圆。
果蔬开始重新生长,惊鸟还未归来。
深夜里,我默默地思念,期待着周九天的到来。
我一直孤独地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已经四十年了。
我的身影已经消逝,但我的灵魂仍然独自闲逛。
真正的坚强来自内心,即使是玉石也不如此。
回想起我年轻时住在东户,我的余粮存放在田间。
现在我没有任何思考,只是起床、回家、睡觉。
既然无法再回到过去,那就让我好好享受我的园子吧。
注释:
草庐:简陋的房屋。
穷巷:贫穷的街巷。
华轩:华丽的阁楼。
正夏:指夏至时节。
林室:指居住在林中的房屋。
顿烧燔:突然着火烧毁。
遗宇:残存的房屋。
肪舟:大船。
荫门前:为门前遮荫。
迢迢:遥远。
新秋夕:指秋分时节。
亭亭:形容月亮圆满。
果菜:果树和蔬菜。
惊鸟:惊扰的鸟儿。
中宵:半夜。
伫遥念:长时间思念。
周九天:指天上的九个星宿。
总发:总是。
抱孤介:孤独寂寞。
奄出:突然离开。
四十年:指作者的岁月。
形迹凭化往:人的形体会随时间而消逝。
灵府:指人的精神世界。
贞刚:坚定刚强。
玉石:指坚硬的物体。
东户:指东方的家园。
余粮:剩余的粮食。
鼓腹:指吃饱喝足。
灌我园:指种植自己的花园。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诗歌是陶渊明的作品,名为《遇火》。诗歌叙述了他的草庐被火灾烧毁后的情景以及他的思考感悟。
首先,作者写下了“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的开头,展现了他这几年安逸自在的生活状态。他的草庐建于偏僻的穷巷中,与仕宦人群的华轩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用“甘”字表达了他的态度出自自愿,也显露了他心情平静自然的状态。但是,“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突然发生的火灾给了作者沉重的打击,居住在一起的房子顿时烧掉了。这里用一个“顿”字,见出打击的沉重。他的住宅没有剩下一间房子,只好将船翻盖在门前,以遮蔽风雨。
接着,诗歌进入第二段。作者借助“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来描绘时间的流逝,暗示火灾离他已经有一个月之久。秋夜的漫长和明月的高远使作者心况激荡,他流露出耿耿不寐的心情。这是火灾予他心理的刺激。紧接着,“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描写了园圃中的植物受到了火灾熏烤,但它们还是开始复苏生长,而那些惊飞的鸟儿也尚未归来。这里作者运用熟悉的感官来点明恢复与重归的希望。
最后一段,诗歌进入结尾,“此时意绪穷,背灼殊未宽。”作者承认这次火灾给他带来了思考和困扰,他的内心依然无法平静。最后,他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来表达对生命和自己内心的领悟。虽然万物终将毁灭,但是永存的香气让他回想起自己曾经的生活经历并使得人们记住他。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描述陶渊明遭遇火灾后的心情变化和生活状态,以及他思考的感悟,展现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陶渊明是古代文学家中的巨擘,他创作了大量优美动人的作品,其中《归舟甚快》就是一首反映了他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诗歌。这首诗歌写于戊申岁晋安帝义熙四年(408年),当时陶渊明已经四十四岁。这一年的夏天,他在上京途中的途中经历了一场火灾,导致他的住处被烧毁,只能住在门前的船中。虽然身处困境,但是陶渊明并没有因此沮丧,相反,他在船中安居乐业,并在新秋之时写下了《归舟甚快》。
这首诗歌表现了陶渊明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尽管他失去了居所,但他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选择了从容应对生活的变故。他不再在意“千金之家,何以买乌云”,而是享受着美好的自然风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这首诗,陶渊明用自己的生命见证了人类内心的力量,向我们传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茅(máo)屋盖在僻(pì)巷边,远避仕途心甘愿。当夏长风骤然起,林园宅室烈火燃。房屋焚尽无住处,船内遮荫在门前。初秋傍晚景远阔,高高明月又将圆。果菜开始重新长,惊飞之鸟尚未还。夜半久立独沉思,一眼遍观四周天。年少守操即谨严,转眼已逾四十年。生命托付与造化,内心恬淡长安闲。我性坚贞且刚直,玉石虽坚逊色远。遥想东户季子世,余粮存放在田间。饱食终日无忧虑,日出而作日入眠。既然我未逢盛世,姑且隐居浇菜园。
【译文】
我盖了一间茅屋在僻静的巷子边,心甘情愿地远离官场。在今年夏日的一次强风中,我的庄园和房屋被烈火吞噬。我的房屋也被烧毁了,只能在门口的遮荫下生活。初秋的傍晚,我注视着远方的月亮。果蔬重新生长,惊飞的鸟儿还未归来。深夜独自思考,俯视四周。我年轻时即守循纪,现在已经过了四十年。我将生命托付给天命,内心平静安详。我的人格坚定刚直,如同坚硬的玉石。回想起古代东户季子世,他曾将余粮存放在田间。我整日洒脱自在,早出晚归。既然未能逢上盛世,我就隐居浇菜园吧。
【注释】
茅屋:简陋的房屋。
僻巷:偏僻的小巷。
仕途:进入官场,追逐功名的道路。
初秋傍晚:指8月15日的中秋节。
圆:指月圆。
惊飞:指急速飞行。
独沉思:孤独地沉思。
四周天:指四面环绕的天空。
守操:指坚守原则。
造化:指天命。
恬淡:安闲淡泊的状态。
译文及注释详情»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任职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成为陶渊明诗歌的主要题材,其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