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淮河四绝句》拼音译文赏析

  • chū
    huái
    jué
  • [
    sòng
    ]
    yáng
    wàn
  • chuán
    hóng
    àn
    tóu
    shā
    rén
    dào
    huái
    jiā
  • sāng
    qián
    fāng
    shì
    yuǎn
    zhōng
    liú
    beǐ
    tiān
  • liú
    yuè
    zhāng
    hán
    xuān
    guó
    weī
    zhào
    zhāng
    èr
    xiāng
    zhù
    huáng
  • cháng
    huái
    zhǐ
    chǐ
    fēn
    nán
    beǐ
    leì
    shī
    湿
    qiū
    fēng
    yuàn
    shuí
  • liǎng
    àn
    zhōu
    chuán
    beì
    chí
    làng
    jiāo
    shè
    nán
    weí
  • zhī
    ōu
    guǎn
    beǐ
    nán
    lái
    zài
    feī
  • zhōng
    yuán
    lǎo
    kōng
    tán
    féng
    zháo
    wáng
    rén
    kān
  • què
    shì
    guī
    hóng
    鸿
    néng
    nián
    dào
    jiāng
    nán

原文: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相关标签:爱国

译文及注释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汉字译文:
船离开洪泽湖岸边的沙滩,人到了淮河,心情不好。
何必去桑乾,那里很遥远,中流以北就是天涯!
刘备、岳飞、张飞、韩信宣扬国威,赵匡胤、张居正两位相国建立皇基。
长江和淮河只隔了一步之遥,分成南北两岸,泪水湿润秋风,想要怨谁呢?
两岸的船只相背而行,波浪交错,也难以为继。
只有鸥鹭自由自在地飞翔,北去南来,无拘无束。
中原的老人们不要空谈,遇到王公们也诉说不出苦衷。
可惜归来的候鸟无法言语,每年都要到江南一次。
注释:
注释:
1. 洪泽: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境内。
2. 淮河:中国第五大河流,流经安徽、江苏、河南等省份。
3. 桑乾:指桑榆之乡,即故乡。
4. 中流以北即天涯:指淮河中游以北的地方,被认为是边远之地。
5.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指历史上的名人,分别为刘备、岳飞、张飞、韩信、宣统皇帝、赵匡胤、张居正。
6. 筑皇基:指修建皇帝陵墓。
7. 长淮咫尺分南北:指淮河在淮安市境内分为南北两岸,距离很近。
8. 泪湿秋风欲怨谁:形容诗人心情悲愤,不知向谁倾诉。
9. 两岸舟船各背驰:指两岸的船只相对而行,背向而行。
10. 只余鸥鹭无拘管:指只有鸥鹭自由自在地在江河间飞翔。
11. 中原父老莫空谈:指中原地区的老人们不要空谈,要有实际行动。
12. 王人:指有权势的人。
13. 归鸿不能语:指归来的鸿雁不能说话,不能传达诗人的思念之情。
14. 一年一度到江南:指每年鸿雁南飞的季节。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杨万里是北宋文学家吕本中的后人,他生活在南宋时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淳熙十六年(1189)冬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作为南宋朝廷的代表,杨万里奉命去迎接金廷派来的“贺正使”(互贺新年的使者)。 然而,当他来到原为北宋腹地,当时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触景伤怀,写下了这四首绝句。这组诗题中的淮河,是宋高宗时期“绍兴和议”所规定的宋金分界线,淮河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被全部割让给金国。 这组诗歌表现了杨万里对故土深情的思念,对封建王朝的无奈与忧虑,以及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渴望。通过深刻的描绘和虔诚的情感表达,他向读者展现了自己真挚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杨万里的诗歌创作深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他的作品反映了南宋时期诸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问题。他的诗歌作品更是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人民的疾苦和困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理念。因此,杨万里的创作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一,被后人称为“诗圣”。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首杨万里的诗篇《入淮》写出了南宋时期诗人在进入淮河时的复杂心情和对于国家局势的思考。整首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诗人入淮时的心情,第二部分则是感慨于朝廷的政治失策。 首两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交代了诗人行程的艰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烦乱。当诗人从洪泽湖之沙岸进入淮河时,面临的不仅是地理上的分界,更是内心上的困惑。前人提到的桑乾河是宋、金边境的分界线,诗人通过表达“何必”来表达自己对于此种观念的质疑和反思,而这种反思又是对于朝廷的政绩和战略失策的间接批判。 杨万里的这首诗篇虽然没有直接表达政治上的观点,但在诗人的隐晦表达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在自己的诗篇中传递出来的心声。他的这首《入淮》诗篇表现出了良好的政治意识和文化素养,对于我们在今天的时代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船离开洪泽湖岸边,到了淮河后心情就变得很不好。何必说要到遥远的桑乾河才算塞北边境呢,淮河中流线以北就已经天尽头了! 注释:杨万里(南宋),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书画家,工于诗、书、画三绝,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笔下的自然风光和平民生活更是极具魅力。 刘錡、岳飞、张俊、韩世忠众将抗金宣示了国威,赵鼎和张俊二贤相奠定了国家基业。 注释:刘錡、岳飞、张俊、韩世忠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名将,他们在南宋抵御金兵的战争中,表现出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淮河两岸咫尺之间南北分裂,秋风中洒泪应该怨恨谁? 注释:淮河是中国的第五大河流,主要地理位置在江苏、安徽两省之间,因为南北分隔,所以引起了杨万里的思考和感慨。 淮河中的舟船相背而驰,连激起的波痕接触一下也难以做到。只能看到天上的鸥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在南北岸之间飞翔。 注释:淮河是中国南北分界线之一,东南部流域人口众多,交通繁忙,尤其是运输船只很多,但船只之间相互疏离,不能接触,这种景象让杨万里感到惋惜,对比自由自在的鸟类又想到了国家的寂寥与人民的艰辛。 中原的父老们没说一句客套话,遇到我这个皇帝使者便诉说不能忍受金朝压迫之苦。反而是不会说话的鸿雁,还能够一年一度回到江南。 注释:中原指的是中国华北地区,居民勇敢坚毅,历来有热爱自由、抵抗压迫的传统,他们看到杨万里是皇帝的代表,因此将自己的处境向他倾吐,让人感动;而鸿雁却只是一种不会说话的动物,却能够往返于南北之间,表现出了人类所没有的自由。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杨万里简介
宋朝 诗人杨万里的照片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是中国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一位有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杨万里年少时就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十岁时便已能写出优美的诗歌。后来他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一名官员,但他并不喜欢官场生活,于是辞官回到家中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杨万里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色彩,被誉为“江南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表达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和体验。他的代表作品有《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初夏睡起》,《武陵春》等。

除了诗歌创作外,杨万里还非常擅长书法。他的书法风格自然流畅、雄浑有力,被誉为“诚斋体”,对后人的书法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杨万里一生积极向上,不断追求文学创作的高峰。他的文学成就不仅深受当时文人的赞誉,也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发展。直到今天,杨万里的诗歌和书法作品仍然被广泛传播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