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译文及注释:
笔底银河落九天:笔尖上的银河流淌到九天之上,
何曾憔悴饭山前:从未因为饭前山水而感到疲惫。
世间东抹西涂手:在世间东涂西抹,手上沾满了墨迹,
枉着书生待鲁连:白白浪费了书生的才华,等待着鲁连的到来。
注释:
笔底银河:指笔下的文字,比喻作者的才华和文学作品。
落九天:指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广阔,超越了常人的认知范围。
何曾憔悴:表示作者并没有因为创作而疲惫不堪。
饭山前:指作者的生活环境,可能是一个山村。
东抹西涂:形容写作时草率随意,没有仔细斟酌。
枉着:形容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书生:指文人,有时也指学生。
鲁连:指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这里表示作者的文学才华还未得到鲁迅等人的认可和赞赏。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主要是在赞扬李白诗歌和他的才华。作者认为,李白的诗歌气势宏大、情感激昂奔放、语言流畅自然、诗风豪迈飘逸。与此不同的是,杜甫的诗歌风格较为沉郁顿挫,同时在诗歌格律、炼字、奇崛等方面对后世影响重大。而元好问崇尚的则是雄浑自然的风格,反对刻意雕琢、苦吟等行为。因此,作者以“总为从前作诗苦”而“憔悴”的杜甫来反衬李白笔底银河,奔流直下,一气呵成。作者还认为,李白不仅文才卓越,而且也是关注现实、有政治才能的人物,不为官而周游各地,排难解纷。
简析详情»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 元好问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