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拼音译文赏析

  • qián
    zhī
  • [
    táng
    ]
    liǔ
    zōng
    yuán
  • qián
    yǒu
    hǎo
    shì
    zhě
    chuán
    zài
    zhì
    yòng
    fàng
    zhī
    shān
    xià
    jiàn
    zhī
    páng
    rán
    weí
    shén
    lín
    jiān
    kuī
    zhī
    shāo
    chū
    jìn
    zhī
    rán
    xiāng
    zhī
  • míng
    hài
    yuǎn
    dùn
    weí
    qiě
    shì
    shèn
    rán
    wǎng
    lái
    shì
    zhī
    jiào
    néng
    zhě
    shēng
    yòu
    jìn
    chū
    qián
    hòu
    zhōng
    gǎn
    shāo
    jìn
    xiá
    dàng
    chōng
    mào
    shèng
    zhī
    yīn
    zhī
    yuē
    zhǐ
    ěr
    yīn
    tiào
    liàng
    ?
    duàn
    hóu
    jìn
    ròu
    nǎi
  • xíng
    zhī
    páng
    leì
    yǒu
    shēng
    zhī
    hóng
    leì
    yǒu
    néng
    xiàng
    chū
    suī
    měng
    weì
    gǎn
    jīn
    ruò
    shì
    yān
    beī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相关标签:初中文言文

译文及注释
在贵州没有驴,有人把驴载到船上带来。但到了那里,驴没有什么用处,被放在山下。一只老虎看到它,认为它是神,躲在林间窥视。慢慢地靠近,但是它们互相不认识。

有一天,驴突然发出一声嘶鸣,老虎吓得逃走了。它认为驴要攻击自己,非常害怕。但是它经常来看驴,发现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老虎渐渐习惯了驴的声音,也越来越靠近,但最终还是不敢攻击。它们越来越熟悉,老虎甚至开始和驴玩耍。但是驴最终还是被老虎踢死了,老虎吃掉了它。

哎呀!这只驴虽然外表庞大,但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它的声音虽然宏大,但是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老虎虽然凶猛,但是因为驴没有展示出自己的技能,最终还是不敢攻击。现在想起来真是悲哀啊!
注释:
黔:指贵州地区。
驴:指一种驴子。
船载:指将驴子装在船上。
放之山下:指将驴子放在山下。
庞然大物:形容虎的庞大身躯。
蔽林间窥之:指虎躲在林中偷窥驴子。
稍出近之:指虎逐渐靠近驴子。
慭慭然:指虎的动作慢而谨慎。
莫相知:指驴子和虎之间没有交流。
一鸣:指驴子发出声音。
大骇:指虎受到惊吓。
且噬己也:指虎认为驴子要攻击自己。
往来视之:指虎多次观察驴子。
益习其声:指虎逐渐熟悉驴子的声音。
益狎:指虎逐渐亲近驴子。
荡倚冲冒:指虎在驴子身边嬉戏。
蹄之:指驴子用蹄子攻击虎。
计之曰:“技止此耳!”:指虎认为驴子只有这种攻击方式。
跳踉大?:指虎跳跃着攻击驴子。
断其喉,尽其肉:指虎最终杀死了驴子并吃掉了它。
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指虎的外表和声音都很强大。
向不出其技:指驴子一直没有使用它的攻击技巧。
疑畏:指虎对驴子感到疑惧。
卒不敢取:指虎最终没有攻击驴子。
今若是焉,悲夫!:指现在的情况很悲哀,因为驴子已经死了。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柳宗元的《黔之驴》是一篇著名的古典寓言,故事内容简单而寓意深刻。文章开头几个字“黔无驴”点出了故事发生地区的环境特点,即当时的黔中道地区从来没有过驴子。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后面的故事情节都与这一特点相关。接着,有一个没事找事的人把一头驴用船运到这个地方,但由于驴在当地并不实用,于是就被放养到山下。这两句话除了交代了驴的来源和去处,还成功地将一个与故事无关的“好事者”排除在外,为后面的情节集中描写驴和虎奠定了基础。 随着驴被“放山下”,故事中的另一角色——虎出现了。虎见到驴,一开始认为它是神物,但慢慢地发现驴并不那么可怕。直到驴一声嘶鸣,虎被吓得逃跑了。文章以一个简单的情节描写出寓言的主旨:一个没有任何实力的驴却因为造成一个强大的幻象而使得强大的虎格外畏惧,进而吓得逃跑。这个故事让人们懂得了不要被外表所迷惑,实力和能力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 总之,柳宗元的《黔之驴》虽然篇幅不长,但传达出的深刻含义却是非常值得人们思考的。作者通过寓言的手法,将一个简单的故事通过动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向读者传递了深刻的哲理,有着很高的文学艺术性和教育意义。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注解:黔地,指的是古代的遂州(今四川遂宁市一带的地方)。老虎用船运来的驴当作神来崇拜,是因为古时候的人们认为驴是能伏鬼制恶的异兽,通常被奉为神灵。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注解:柳宗元在这里运用了反讽的手法,通过老虎对驴的误判和过度自信,引出人们“不可貌相”的现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表不要迷惑了我们的眼睛,更不能把貌似能耐出众的“神物”当作唯一的对象。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注解:柳宗元在这里对老虎的悲惨下场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同时也暗示人们不要因为外表的庄严而轻易崇拜什么,更不应该因为形式而忽略了本质。 译文及注释详情»


柳宗元简介
唐朝 诗人柳宗元的照片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东人(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以文学、思想、经学、宗教等领域的成就著称。后世编撰柳宗元作品《柳河东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