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王不许请隧》拼音译文赏析

  • xiāng
    wáng
    qǐng
    suì
  • [
    xiān
    qín
    ]
    míng
  • jìn
    wén
    gōng
    dìng
    xiāng
    wáng
    jiá
    wáng
    láo
    zhī
    qǐng
    suì
    yān
    wáng
    yuē
    xiān
    wáng
    zhī
    yǒu
    tiān
    xià
    guī
    fāng
    qiān
    weí
    diàn
    gòng
    shàng
    shān
    chuān
    bǎi
    shén
    zhī
    beì
    bǎi
    xìng
    zhào
    mín
    zhī
    yòng
    dài
    tíng
    zhī
    huàn
    jūn
    fēn
    gōng
    hóu
    nán
    shǐ
    使
    yǒu
    níng
    shùn
    tiān
    féng
    zaī
    hài
    xiān
    wáng
    yǒu
    lài
    yān
    neì
    guān
    guò
    jiǔ
    wài
    guān
    guò
    jiǔ
    pǐn
    gòng
    geǐ
    shén
    ér
    gǎn
    yàn
    zòng
    ěr
    xīn
    luàn
    bǎi
    weí
    shì
    shēng
    zhī
    cǎi
    zhāng
    lín
    cháng
    bǎi
    xìng
    ér
    qīng
    chóng
    zhī
    wáng
    zhī
    yǒu
  • jīn
    tiān
    jiàng
    huò
    zaī
    zhōu
    shì
    rén
    jǐn
    shǒu
    yòu
    nìng
    qín
    shū
    ér
    bān
    xiān
    wáng
    zhī
    shǎng
    shū
    shí
    yìng
    qiě
    zēng
    feī
    rén
    rén
    gǎn
    yǒu
    xiān
    mín
    yǒu
    yán
    yuē
    gǎi
    gǎi
    xíng
    shū
    ruò
    néng
    guāng
    gēng
    xìng
    gǎi
    chuàng
    zhì
    tiān
    xià
    xiǎn
    yōng
    ér
    suō
    beì
    zhèn
    bǎi
    xìng
    rén
    liú
    zhī
    yǒu
    ruò
    yóu
    shì
    xìng
    shàng
    jiāng
    liè
    weí
    gōng
    hóu
    xiān
    wáng
    zhī
    zhí
    weì
    gǎi
    shū
    mào
    zhāo
    míng
    jiāng
    zhì
    gǎn
    láo
    biàn
    qián
    zhī
    zhāng
    tiǎn
    tiān
    xià
    ruò
    xiān
    wáng
    bǎi
    xìng
    zhèng
    lìng
    zhī
    weí
    ruò
    rán
    shū
    yǒu
    ér
    suì
    yān
    ān
    néng
    zhī
    zhī
  • wén
    gōng
    suì
    gǎn
    qǐng
    shòu
    ér
    hái

原文: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今天降祸灾於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辞之有与?若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

译文及注释
晋文公将襄王安置在郏城,王请求修建地道,但被拒绝。王说:“我先王曾统治天下,规划了千里方圆的甸服,以供奉上帝和百神,以备百姓的需要,以防备不测之灾。除此之外,还平均分配了公、侯、伯、子、男的宅邸,让每个人都有安居之所,以顺应天地,避免灾害。先王岂有不足之处?内官只有九御,外官只有九品,足以供奉神祇,不敢过度放纵,以免混乱天下。只有服饰和物品的颜色和重量有所区别,以便管理百姓。现在天灾降临周室,我只是一个守卫城池的人,也没有能力帮助叔父。如果我奖励私人的美德,班师先王的大物,叔父会不满意,不是吗?先民有句话说:‘改变玉器,改变行为。’如果叔父能够表现出伟大的德行,改变姓氏和物品,以创造天下,那就是自己的功劳,而我只是一个人,不敢有所偏爱。如果叔父仍然姓姬,那么他仍然可以被列为公侯,以继承先王的职责,大物还不能改变。叔父应该表现出卓越的德行,物品自然会来到他的手中,我怎么敢私自改变先王的规定,以侮辱天下人民?如果不是这样,叔父有地方可以修建地道,我怎么能知道呢?”晋文公最终没有再提出请求,接受了土地,返回了自己的领地。
注释:
注释:
1. 晋文公:晋国的一位君主。
2. 襄王:周朝的一位君主。
3. 郏:郏县,今河南省新乡市。
4. 劳之以地:用土地来报答他。
5. 隧:土地的一种单位,相当于一定面积的土地。
6. 先王:指周朝的先代君主。
7. 规方千里:指周朝的国土范围。
8. 甸服:指周朝的土地制度,将国土划分为甸、服两种土地,甸为国家所有,服为百姓所有。
9. 上帝山川百神之祀:指周朝的宗教信仰,认为天地万物都有神灵,需要进行祭祀。
10. 百姓兆民之用:指周朝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11. 不庭、不虞之患:指不期而至的灾害和战乱。
12. 公、侯、伯、子、男:周朝的五等爵位。
13. 宁宇:指安居乐业。
14. 内官、外官:指周朝的官制,内官掌管宫廷,外官掌管地方。
15. 九御、九品:指周朝的官职等级。
16. 灾於周室:指周朝的政治危机。
17. 府:指晋国的领土。
18. 叔父:指晋文公的叔父,也是晋国的一位重要官员。
19. 改玉改行:指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品德。
20. 光裕大德:指表现出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21. 姬姓:周朝的君主姓氏。
22. 公侯:周朝的爵位。
23. 改物:指改变土地的归属和使用方式。
24. 大章:指土地的重要性和价值。
25. 忝:丢失、失去。
26. 政令:指国家的法律和政策。
27. 受地而还:接受土地后返回自己的国家。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公应当遵守周王室的规定,不应像天子一样享有超越其他公侯伯子男的特权。周王室曾经划出方圆千里之地为“甸服”,以供奉上帝和山川百神,并提供百姓兆民的用度,还能防备诸侯不服朝廷或意外的患难。其余土地按照平均分配原则,让人们有地方安居,这是符合天地尊卑法则的。周王室并没有追求私利,只有衣服用具的色彩花纹才有所区别,以便尊卑分别。周襄王现在只是谨守先王的遗规加以自己无能,不得不麻烦晋文公。如果再分出先王的大礼来报答晋文公的私德,那么晋文公也会厌恶襄王,责备他。周襄王建议晋文公如果能发扬伟大的美德,改姓换代,开创一统天下的大业,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自然可以使用天子的服饰文采以安抚百姓,此时周襄王再流放边疆,也不会有什么话可说了。如果晋文公仍保持自己的身份,在周王室中位列公侯,那么他使用的大礼就应该遵照周王室的规定。 译文及注释详情»


佚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