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
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译文及注释:
皇天不公正地命运啊,为何让百姓如此震惊和犯错。
人民离散相失啊,正值仲春东迁时。
离开故乡远行啊,顺着江夏流浪。
出国门心怀忧伤啊,甲子年我踏上旅途。
离开郢都去闾里啊,怀着荒凉的心情。
乘着杨木船容身啊,悲哀地看着君王再也无法相见。
望着高大的楸树叹息啊,泪水如雨纷纷而下。
经过夏首向西漂流啊,回头望龙门却不见。
心中痛苦难以解脱啊,眼前茫然不知所踏。
顺着风浪漂流啊,成为茫茫大海中的客人。
凌阳侯翱翔天际啊,忽然轻盈地飞翔。
心中结结缚缚无法解脱啊,思念产生却无法释放。
驾着船向下游漂流啊,从洞庭湖到长江。
离开永远的故乡啊,如今逍遥自在地来到东方。
羌灵魂渴望回归啊,为何一瞬间就忘记了回头。
背着夏浦向西思念啊,悲叹故都的日子已经远去。
登上大坟远望啊,只为舒缓我的忧愁。
悲叹州土的平静和江介的遗风啊,当我到达陵阳时。
曾经不知道夏天是什么啊,谁能想到东门竟然荒芜。
心中长久的不快啊,忧愁和痛苦交织在一起。
只有郢路遥远啊,江和夏无法涉足。
忽然离开不相信啊,九年过去了却没有回来。
悲伤郁郁无法通达啊,痛苦和忧愁缠绕在一起。
外面的欢乐和约定啊,却难以坚持和实现。
忠诚而渴望进步啊,却被嫉妒和离间所阻挡。
像尧舜一样坚定前行啊,却像望不到边际的天空一样遥远。
众人的谗言和嫉妒啊,让我被贴上了不慈的伪名。
憎恨和愤怒修饰美好啊,喜欢夫人的慷慨。
众人的踩踏和进步啊,美好超越远方。
我说:我目光流转啊,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头。
鸟儿飞回故乡啊,狐狸死了也要回首丘陵。
我没有犯罪却被抛弃啊,何时才能忘记这个夜晚。
注释:
皇天:指上天,神明之意。
震愆:震动惊愕,指人们因为天灾而惊恐失措。
方仲春:指春季,仲春即二月。
江夏:指今湖北省江夏区,古代地名。
甲之朝:指甲子年,即一年的第一个农历年。
郢都:指今湖北省江陵市,古代楚国的都城。
楫齐杨:楫,划船的桨;齐杨,指用杨木制作的桨。此处指划船离开故乡。
长楸:指高大的楸树。
夏首:指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区。
龙门:指今湖南省岳阳市龙门山。
凌阳侯:指汉代的凌霄阳侯,即凌霄山的封地。
心絓结:心中的痛苦难以解脱。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束。
羌灵魂:指楚国的祖先羌族。
背夏浦:离开夏口。
大坟:指岳阳楼,又称岳阳台,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
平乐:指今湖南省平江县。
江介:指江介山,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
陵阳:指今湖南省临湘市。
孰两东门:指两个东门,即楚国的两个城门,已经荒芜不存。
忠湛湛:忠诚坚定。
妒被离:被嫉妒排挤。
尧舜:指中国古代的贤明君主。
瞭杳杳:形容远方遥远。
谗人:指说谗言的人。
不慈之伪名:指被诬陷成不仁不义的罪名。
惀:忧愁的样子。
承欢:接受欢乐。
谌荏弱:指谦虚谨慎。
美超远:美德超越常人。
曼余目以流观:形容眼泪汩汩流下。
狐死必首丘:狐狸死了一定会回到自己的巢穴。
弃逐:被遗弃和驱逐。
忘之:忘记。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哀郢》这首诗最为独特的结构特点是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先从诗人被放逐九年前秦军攻入楚国时的情况写起,再回顾当时的心情。这种写法使诗人被放逐后的经历和感受得到了深刻的描述,令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悲痛与思考。
这首诗一共可分为五层,每层三节。前三层为诗人的回忆,生动地描述了他被放逐后流亡东行的情景,描绘了荒凉的河岸和流离失所的百姓,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刻的痛苦和无奈。第四层抒发了诗人作诗当时的心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将来的担忧。最后一层则是诗人对造成这一切悲剧的原因进行的思考,深刻反思了政治黑暗和君王的昏庸所带来的灾难后果。
整首诗中,语言凝练,并未出现过多的乱辞。每个词语都有其深刻的寓意,每一句话都传达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同时,这首诗非常自然地将情感与结构相结合,从情志、结构两个方面完美地表达了诗人对逐渐销去的旧时荣光的哀叹和反思。可以说,这首诗卓越地展现了屈原文学中的独特风格和深刻思想。
总之,《哀郢》是一首情感真挚、意蕴深刻的佳作,通过独特的结构和凝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被放逐后的经历和感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黑暗和君王昏庸所带来的灾难后果。
鉴赏详情»
译文:
江之水也无情,何时才能回到故乡?
屈原的《离骚》描绘了他离开故土的心路历程。他感叹天道不公,老百姓遭受动荡和磨难。他亲身经历了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剧,最终只能漂泊远方,无法回到故乡。
他一路漂泊,经过长江、夏水等地,远离故国郢都。他看见高大的楸树,深感思乡之苦。他心中郁结,愁肠百结,无法解脱心中的忧愁。他顺着风波,随着江流漂泊,渐渐来到东方,却始终念念不忘归去的故乡。
屈原用深沉的哲思抒发了自己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切,也表达了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向往回归的心愿。
译文详情»
屈原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但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被誉为“楚辞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