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拼音译文赏析

  • cǎi
    sāng
    ·
    nián
    nián
    cái
    dào
    huā
    shí
    hòu
  • [
    sòng
    ]
    míng
  • nián
    nián
    cái
    dào
    huā
    shí
    hòu
    fēng
    chéng
    xún
    kěn
    kaī
    qíng
    què
    xún
    huā
    shàng
    rén
  • jīn
    cháo
    bào
    dào
    tiān
    qíng
    huā
    chéng
    chén
    huā
    shén
    dāng
    chū
    zuò
    chūn

原文: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
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


相关标签:婉约

译文及注释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
每年到了花开的时候,却常常遭遇风雨连绵。花儿不肯在晴天绽放,让我错过了在花街上寻找花的人。
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
今天虽然天气晴朗,但花儿已经凋谢成尘。我向花神寄语,希望你不要像当初一样错过了春天。
注释:
年年才到花时候:每年只有在花开的季节才能欣赏到美丽的花景。

风雨成旬:风雨连续不断,持续了十天。

不肯开晴:天气一直阴雨绵绵,不见晴天。

误却寻花陌上人:因为天气不好,错过了在花街上寻找花的人。

今朝报道天晴也:今天的天气已经晴朗了。

花已成尘:花已经凋谢,变成了尘土。

寄语花神:向花神祈求,表达自己的心愿。

何似当初莫做春:与当初相比,现在已经错过了欣赏花的时机,感叹自己的遗憾。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是一篇描述怀念春花时光的词作,作者表达了对于年年错过花期的无奈与懊恼。全文以“误却寻花陌上人”为中心,通过描绘痴情的惜花者和悲观失望的情景,展现了人们在时间的洪流中无法挽回的遗憾和沉痛。 文章开篇即让读者感受到时间已经过去,描绘了岁月流逝,花开花落的无常变幻。作者通过强烈的对比“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来暗示时间的残忍。同时,将"误却寻花陌上人"作为关键词,表达了主人公错过了春季花期,导致无法再次欣赏美好的花景,似乎寻觅到了死寂的胡同。 接着,作者通过"不肯开晴"和"风雨成旬"略同的语意,向读者传达了一种绝望的情景。此时,花开的可能性已经渺茫,寻花者无论如何也无法再次得到所期盼的美景。此时的"误却"与之前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已经指代了一种无法挽回的悲伤和失落。 然而,尽管花季即将结束,作者仍然用“今朝报道天晴也”来表达对于春光明媚的期待。但很快,“花已成尘”又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所期望的阳光所有希望都已破灭,花已凋零,不会再现。这种情景让人感到无尽的悲伤和不幸,让读者产生一种沉重的情绪。 最后,作者通过寄语花神来表达怨怼和痴想,希望自己能够遇上好时节,不再错过春季花期。此时,作者的思绪不仅展现出了对于岁月流转和逝去美好的珍惜,更通过对时间和人生的感慨,寄托了对于未来和生活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篇词作通过情景描写、比喻和寓意等方式,突出主题“误却寻花陌上人”,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沉痛和不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的感叹和渴望。 赏析详情»


注释
成旬、做春 1. “成旬”是指连续下雨十来天的天气情况。 2. “做春”句是一种比喻性的用语,意为“当初的努力与付出都白费了”。这个词语源于农耕社会,春季是农民们最繁忙的时候,也是最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的时候。如果在春季耕作中出现了问题,比如天气不好、病虫害等,则可能导致一年的收成无望。因此,“做春”指辛勤劳动却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 注释详情»


佚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