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汾水碧依依,黄云落叶初飞。翠娥一去不言归,庙门空掩斜晖。
四壁阴森排古画,依旧琼轮羽驾。小殿沈沈清夜,银灯飘落香灺。
译文及注释:
汾水碧绿依依,黄云落叶初飞。翠娥一去不言归,庙门空掩斜晖。
四壁阴森排列着古画,依旧有琼轮羽驾。小殿昏暗清夜,银灯飘落香烟。
注释:
汾水:指山西省的汾河。
碧依依:形容汾水清澈明亮的样子。
黄云:指秋天的云彩。
落叶初飞:指秋天树叶开始飘落。
翠娥:指女神。
庙门:指寺庙的门。
空掩:指门没有关上。
斜晖:指太阳斜照的光线。
四壁阴森:指四周的墙壁显得阴暗、恐怖。
排古画:指寺庙内挂着的古代画作。
依旧:指一如既往。
琼轮羽驾:指神话中神仙所乘坐的车辆。
小殿:指寺庙内的小建筑。
沈沈:指非常昏暗。
清夜:指晴朗的夜晚。
银灯:指用银制成的灯。
飘落:指灯光随风飘动的样子。
香灺:指供奉香火的地方。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这篇文章是评析一首描述庙宇景象的词,作者在文章中对这首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首先,作者指出了这首词写的是一座神庙的景象。在上片头二句中,词人以境界深邃的笔调描绘了庙宇的环境。接着,用“翠娥”二句表达神仙们已经离去,留下空荡荡的庙宇,这种写法具有抚昔伤今的感觉。这一部分与崔灏《黄鹤楼》诗中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意境相似。
接下来,作者对下片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庙内清凄的景象:古画尚在,旧日神仙的车驾依然存留,但神仙却已离去,清夜沉沉,银灯隐约,整个氛围给人阴森的感觉。
总体来说,本文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揭示了其描绘庙宇景象的手法和建构的情感氛围,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巧妙地表现了神仙归去和庙宇荒凉的情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评析详情»
注释:
这段文字主要是对一些古代文化符号和地名的解释。
第一个是“汾水”,是指位于今天中国山西省境内,流入黄河的一条河流,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称的汾河。
第二个是“翠娥”或“翠华”,是一种用翠羽饰于旗竿顶上的仪仗,这里指的是执此仪仗的神仙们。翠华有时特指君王,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描述皇帝的形象。
第三个是“琼轮羽驾”,指的是古画上的神仙所乘车舆,它采用了玉制的车轮,并用翠羽来装饰车盖,富有童话般的色彩和想象力。
第四个是“沈沈”,即“沉沉”,用来形容深沉、厚重之意。
最后一个是“灺”,是指灯烛烧过后留下的余灰。在《说文》中,对“灺”做了如下解释:“灺,即烛烬。”
注释详情»
孙光宪简介: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孙光宪的作品多以山水描写为主,描绘出自然风光的美丽,并以此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的诗文有节奏感,抒发出深沉的思想,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