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雨渍花零》拼音译文赏析

  • jiǔ
    quán
    ·
    huā
    líng
  • [
    dài
    ]
  • huā
    líng
    hóng
    sàn
    xiāng
    diāo
    chí
    liǎng
    àn
  • bié
    qíng
    yáo
    chūn
    duàn
    yǎn
    yín
    píng
  • fān
    zǎo
    wǎn
    sān
    chǔ
    xián
    yóu
    zhēng
    chóu
  • zhōng
    qíng
    xián
    shàng
    kān
    tīng

原文: 雨渍花零,红散香凋池两岸。
别情遥,春歌断,掩银屏。
孤帆早晚离三楚,闲理铀筝愁几许。
曲中情,弦上语,不堪听!



译文及注释
雨水滴在花上,花瓣纷纷飘落,红色散开,香气消逝,池塘两岸都是这样的景象。

离别之情遥遥相望,春天的歌声戛然而止,银屏幕被掩上。

孤独的帆船早晚会离开三楚地区,我闲坐着弹着古筝,心中充满了忧愁。

曲子中充满了情感,琴弦上的语言也是如此,听起来让人无法承受。
注释:
1. 雨渍花零:雨水打湿了花朵,花瓣纷纷飘落。
2. 红散香凋:花朵凋谢,香气散去。
3. 池两岸:池塘的两岸。
4. 别情遥:离别的感情遥远。
5. 春歌断:春天的歌声戛然而止。
6. 掩银屏:关上银屏,指闭上窗户。
7. 孤帆早晚离三楚:孤独的船只早晚会离开三楚地区。
8. 闲理铀筝:闲暇时弹奏古琴。
9. 愁几许:有多少忧愁。
10. 曲中情:音乐中的情感。
11. 弦上语:琴弦上的语言。
12. 不堪听:无法忍受听下去。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这篇词作品以别后愁思为主题,作者通过描绘花谢、女主人公的凄楚、歌声戛然而止和屏幕关闭等细节形象地表达了离别之痛。上片头两句“花零”,“红散香凋”运用花朵凋零来隐喻离别的悲伤,既烘托了离别的情景,又暗示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凄楚。接下来的“别情遥”,描写了歌声逐渐远去和屏幕关闭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离别之时的哀愁和无奈。 在下片中,“孤帆”这句描写女主人公对离去人的想象,殷勤厚挚,隽永感人,让人感受到离别前的依依惜别和未来的期许。而“闲理”四句则表现出女主人公在孤独中想要弹琴排解忧愁,却因此更加深了自己的悲伤。整篇词作体现了作者对于离别之苦的深刻感受和理解,同时也通过具体形象化的描写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值得一读。 评析详情»


注释
《说文解字》中对“渍”(zì)的解释是:“泅也,液出在足”,意为浸泡、淋湿。这个字常用于形容物品被液体浸泡或淋湿的情况,如“钢琴的键盘被水渍了”。 “零”有两种不同的意思。一种意思是指飘零、零落,在古代文学中经常用来描绘悲凉的景象,如唐代李商隐的《无题》中所写:“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另一种意思是指数字中的零,表示一个数字位上没有数,例如数字“205”中间的那个“0”。 “三楚”是一个地名。在战国时期,楚国的领土被分为北楚、东楚、西楚和南楚四个区域,其中南楚包括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等地,东楚包括彭城以东的东海、吴、广陵等地,西楚包括淮北沛、陈、汝南、南郡等地。不过有些历史学家对此存在争议,例如《货殖列传》中认为南郡和淮北诸郡隔绝,不应该与其它地方一起被称作西楚。 “细筝”是一种乐器,是一种拨弦乐器的变种,音色温柔,多用于演奏古典音乐。其特点是用金箔来装饰整个乐器,使其外观更加华丽。 “愁几许”是指“多少愁”的意思,可以在很多诗歌歌曲中看到,并常用来形容某种心情或者情感状态。例如唐代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的“多少楼台烟雨中”就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沉淀、文化遗存的感慨和怀念之情。 注释详情»


李珣简介: 李珣(约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后,他不仕他姓。他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