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译文及注释: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凉爽的秋风吹落叶子,雨声散落在空荡的房间里,清晨的霜气笼罩着一切。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黄华的花朵与西风相约,白发从旅客身上先生出来。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吟唱声像是等待着雨季来临的虫鸣,秋天更加苦涩。梦境和寒鹊的叫声常常在夜晚惊醒。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什么时候能够到达石岭关山路,一眼望见家乡的山峦,眼前一亮?
注释:
凉叶:指秋天的落叶。
萧萧:形容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散雨声:指雨点散落的声音。
虚堂:指空旷的房间。
淅淅:形容细小的声音。
掩:关上。
霜清:指霜冷的清澈感觉。
黄华:指头发的颜色。
西风:指秋天的风。
约:指黄华与西风相约,表示黄华的头发随着秋风而变黄。
白发:指老年人的头发变白。
远客:指旅行者。
吟:指吟诵诗歌。
候虫:指秋天的蟋蟀。
秋更:指秋天的夜晚。
苦:指蟋蟀的声音让人感到苦闷。
梦:指梦境。
寒鹊:指秋天的寒鸦。
频惊:指寒鸦的叫声让人频繁惊醒。
石岭:指山上的石头。
关山路:指山路。
一望:指远眺。
家山:指故乡的山。
译文及注释详情»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 元好问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