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离;往常时俯仰承极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徒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出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抖擞了元亮尘,分付了苏卿印;喜西风范蠡舟,任雪满潘安鬓。
乞得自由身,且作太平民;酒吸华峰月,吟泺水春。而今,识破东华梦;红裙,休歌南浦云。三十年一梦惊,财与气消磨尽。把当年花月心,都变做了今日山林兴。
早是不能行,那更鬓星星。镜里常嗟叹,人前强打撑。歌声,积渐的无心听;多情,你频来待怎生?自高悬神武冠,身无事心无患。对风花雪月吟,有笔砚琴书伴。
梦境儿也清安,俗势利不相关,由他傀儡棚头闹,且向昆仑顶上看。云山,隔断红尘岸;游观,壶中天地宽。
也不学严子陵七里滩,也不学姜太公磻溪岸,也不学贺知章乞监湖,也不学柳子厚游南间。俺住云水屋三间,风月竹千竿。一任傀儡棚中闹,且向昆仑顶上看。身安,倒大来无忧患;游观,壶中天地宽。
译文及注释: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离;往常时俯仰承极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徒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出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抖擞了元亮尘,分付了苏卿印;喜西风范蠡舟,任雪满潘安鬓。
乞得自由身,且作太平民;酒吸华峰月,吟泺水春。而今,识破东华梦;红裙,休歌南浦云。三十年一梦惊,财与气消磨尽。把当年花月心,都变做了今日山林兴。
早是不能行,那更鬓星星。镜里常嗟叹,人前强打撑。歌声,积渐的无心听;多情,你频来待怎生?自高悬神武冠,身无事心无患。对风花雪月吟,有笔砚琴书伴。
梦境儿也清安,俗势利不相关,由他傀儡棚头闹,且向昆仑顶上看。云山,隔断红尘岸;游观,壶中天地宽。
也不学严子陵七里滩,也不学姜太公磻溪岸,也不学贺知章乞监湖,也不学柳子厚游南间。俺住云水屋三间,风月竹千竿。一任傀儡棚中闹,且向昆仑顶上看。身安,倒大来无忧患;游观,壶中天地宽。
注释: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日追求功名,却因此惹来是非纷争,如今却已经不再追求名利,只是享受山水之美。
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往日早起赶往朝廷,现在却常常到中午才起床。
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离:往日在朝廷上担任官职,现在却已经离开了官场,只是种菊花。
往常时俯仰承极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日受到高官显贵的垂青,现在却自由自在地拜访老友。
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徒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往日狂热追求,甚至冒着被打的风险,现在却可以自由地写诗作画。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出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云雾来时,山景更加美丽;云雾散去,山景如同画卷。云雾的出现和消失,也影响着山的高低。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倚着云朵,眺望山景,回首看到自己的家,野鹿在山草中睡觉,山猿在野花中嬉戏。云雾和山景,我爱它们无价。看着它们,我也感到它们爱我。
抖擞了元亮尘,分付了苏卿印;喜西风范蠡舟,任雪满潘安鬓:元亮尘振作精神,分派任务给苏卿;喜欢西风,像范蠡一样乘船游览,让雪花飘满潘安的头发。
乞得自由身,且作太平民;酒吸华峰月,吟泺水春。而今,识破东华梦;红裙,休歌南浦云:希望得到自由身,做一个平民;喝酒赏月,吟诗观景。现在,已经认识到东华梦的虚幻,不再唱南浦云的歌。
三十年一梦惊,财与气消磨尽。把当年花月心,都变做了今日山林兴:三十年一晃眼就过去了,财富和精力都消磨殆尽。曾经的热情和追求,现在都变成了对山林的热爱。
早是不能行,那更鬓星星。镜里常嗟叹,人前强打撑。歌声,积渐的无心听;多情,你频来待怎生?自高悬神武冠,身无事心无患。对风花雪月吟,有笔砚琴书伴:早年不能实现的梦想,现在已经老去,头发也变得斑白。在镜子里常常叹息,但在人前却要强颜欢笑。听歌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热情,但多情的心还在等待着什么。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已经高悬在神武的冠冕之上,身心都无忧无虑。对着风花雪月吟诵,有笔、有砚、有琴、有书相伴。
梦境儿也清安,俗势利不相关,由他傀儡棚头闹,且向昆仑顶上看。云山,隔断红尘岸;游观,壶中天地宽:梦境也变得清静安宁,不再受俗世的势利所困扰。让傀儡棚头自由地闹吧,我只是静静地眺望昆仑山顶。云山隔绝了红尘的喧嚣,游览景点就像在壶中看天地一样宽广。
也不学严子陵七里滩,也不学姜太公磻溪岸,也不学贺知章乞监湖,也不学柳子厚游南间。俺住云水屋三间,风月竹千竿。一任傀儡棚中闹,且向昆仑顶上看。身安,倒大来无忧患;游观,壶中天地宽:不学严子陵在七里滩,不学姜太公在磻溪岸,不学贺知章在监湖乞讨,也不学柳子厚游南间。我住在云水屋里,有风景、有月亮、有竹子。让傀儡棚自由地闹吧,我只是静静地眺望昆仑山顶。身心安宁,没有忧虑;游览景点就像在壶中看天地一样宽广。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雁儿落兼得胜令》是佚名所作,并描述了为官时与退隐后两种不同的生活情况。全曲用对比的笔法,形成强烈反差。
在朝时,作者描述了其必须卑躬屈膝,秉笏立丹墀,处处仰承权贵意志,如对朝政有所论谏,则可能被判刑。这种生活状态,充满着压抑和苦闷,让人感觉仿佛就是一个自由被束缚的囚徒。而在辞官后的生活中,作者则描绘出了悠然轻松,自在飘逸,人似乎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这种比较完全是来自作者本人的亲身体验,因而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批判格外有力,态度也极为鲜明。
连用五个“往常”“如今”表现作者自己的隐居完全出于本心,并非模仿古人,表达了作者在选择人生道路时的那种特立独行、超群脱俗的精神和旷达的内心境界。整首词中,以“如今把菊向东篱”来自于陶潜《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借句,再加上作者本人的情感色彩,更是传达出了一种闲散自在、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雁儿落兼得胜令》通过对比为官与隐居的生活,对当时混乱不堪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怒斥和批判,并表达了作者无拘无束、特立独行的精神风貌,其田园情趣和意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赏析详情»
注释: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佚名。在这篇文章中,有一些需要注释的词语或句子。
1. “笏”(hù)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所使用的手板,用于记事备忘。
2. “丹墀”(chí)是指皇帝殿前的台阶。
3. “如今把菊向东篱”,其中“菊”和“东篱”都是借用了陶潜《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的情感。
4. “往常时狂痴”,是指过去曾经头脑糊涂。
5. “笞”(chī)是用竹板打人的刑罚方式,“杖”则是用棍子打人的刑罚方式,“徙”则是指流放。
6. “课”,是先拟定题目,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写作的意思。
通过以上的注释,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中的一些描述和词语。
注释详情»
张养浩简介: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他兼有文学才能,诗文均有作品,但以散曲著称。他的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