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黄昏片月。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依稀倩女离魂处,缓步出、前村时节。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
窥镜蛾眉淡抹。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吹彻。还惊海上然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
译文及注释:
黄昏时分,月亮像是碎片般散落在地上,更显得清冷幽静。树枝东西南北,有时看起来有,有时看起来无,多次背着灯笼难以辨别。模糊中似乎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在离魂之地,缓缓走出前村。夜深了,竹林外的月光斜斜地照着,似乎在妒忌云彩的明灭。瞥见镜中淡淡的眉毛,为了美丽不在外表,只追求内心的纯洁。不要只是追求花的美丽,要描绘春天的印记,不怕风吹雨打。还担心海上的犀牛会消失,照在水底的珊瑚就像是活的一样。酒醒了,天气变得寒冷,孤独地面对着一庭院的香雪。
注释:
黄昏片月:黄昏时分的残月。
似碎阴满地:像是碎了一地的阴影。
还更清绝:更加清晰、幽静。
枝北枝南:指树枝的东西南北方向。
疑有疑无:有些模糊、不确定。
几度背灯难折:多次背着灯笼走路也难以找到。
依稀倩女离魂处:模糊的女子离去的地方。
缓步出、前村时节:慢慢地走出前村的时节。
看夜深、竹外横斜:夜深了,竹子在外面斜着。
应妒过云明灭:应该是嫉妒云彩的明灭。
窥镜蛾眉淡抹:瞥见镜子里淡淡的眉毛。
为容不在貌:美丽不在于外表。
独抱孤洁:独自守护自己的纯洁。
莫是花光:不要只是追求表面的美丽。
描取春痕:描绘春天的痕迹。
不怕丽谯吹彻:不怕风吹散美丽的衣裳。
还惊海上然犀去:还惊讶于海上的犀牛离去。
照水底、珊瑚如活:照在水底,珊瑚看起来像是活的。
做弄得、酒醒天寒:喝醉了,醒来时已是寒冷的天气。
空对一庭香雪:孤独地面对一院子的香雪。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词是一篇咏梅之作,词人通过对梅的影子的描绘,表现了梅的高洁雅致之美。整篇词围绕着“黄昏片月”展开,通过七笔细腻而生动地刻画出梅的清秀、绝世、独立和高洁姿态。
从描写的角度来看,词人所用的语言非常精练而有力,每个词都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梅影的美感和品格。其中,“清绝影”突出了梅的高洁、雅致之美,“疑似影”则展现了梅的独立、超然之姿,“缥缈影”描述了梅的清秀隐逸之态,“竹外影”写出了梅的高傲、不屑之态,“淡洁影”则表现了梅的淡泊、超然之气,“贞固影”则强调了梅的坚贞、刚毅之美,“玲珑影”则凸显了梅的精致、灵动之态。
整首词行文流畅、条理清晰,用词、比喻恰到好处。通过对梅影的描绘,词人刻画出了梅的高洁、清秀之美,同时也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和感慨。这篇词总体而言给人以简洁明快之感,是一首高超的艺术佳作。
赏析详情»
张炎简介: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为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是“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他的著作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