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丙子送春》拼音译文赏析

  • lán
    líng
    wáng
    ·
    bǐng
    sòng
    chūn
  • [
    sòng
    ]
    liú
    chén
    wēng
  • sòng
    chūn
    chūn
    rén
    jiān
    qiū
    qiān
    wài
    fāng
    cǎo
    lián
    tiān
    shuí
    qiǎn
    fēng
    shā
    àn
    nán
    shèn
    màn
    hǎi
    mén
    feī
    luàn
    guò
    dǒu
    zhuàn
    chéng
    huāng
    jiàn
    lái
    shí
    shì
    dēng
    chù
  • chūn
    zuì
    shuí
    dàn
    jiàn
    yàn
    shěn
    biān
    liáng
    yàn
    zhǔ
    juān
    shēng
    cháng
    mén
    xiǎng
    shù
    diāo
    leì
    pán
    lòu
    xián
    yáng
    sòng
    huí
    xié
    weì
    néng
  • chūn
    shàng
    lái
    fǒu
    zhèng
    jiāng
    lìng
    hèn
    bié
    xìn
    chóu
    èr
    rén
    jiē
    beǐ
    jìn
    fēng
    tàn
    shén
    yóu
    guó
    huā
    qián
    rén
    shēng
    liú
    luò
    gòng

原文: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沈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二人皆北去。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相关标签:豪放送别宋词三百首婉约

译文及注释
送春去。春天离开人间,再也没有回来的路。秋千荡起,芳草连绵,谁能让风沙不遮掩南浦。依依不舍,心中万千感慨。回忆起海门飞絮的景象,乌鸦飞过,城荒斗转,试灯处已不见当初来时的身影。

春天离去,最令人痛苦。箭雁沉沉地飞向边疆,梁燕无人照管。杜鹃的声音在长门的黄昏里回荡。想起玉树凋零的景象,泪水像露珠一样滚落。在咸阳送别的时候,屡次回头望着离去的客人。斜阳未能度过。

春天离去,还会再来吗?江令怀着别离的痛苦,庾信写下愁绪的赋文。两人都北去了。苏堤上一整天都是和风细雨。叹息着神游故国的往事,回忆着花开的往昔。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同度过漫长的夜晚。
注释:
送春去:送走春天。

秋千外:秋千摆在户外。

芳草连天:芳草茂盛,遮天蔽日。

谁遣风沙暗南浦:谁让风沙遮蔽了南浦。

依依甚意绪:依依不舍,心情复杂。

海门飞絮:指海门柳絮飞舞的景象。

乱鸦过:指乌鸦飞过。

斗转城荒:指城市的变迁和荒芜。

不见来时试灯处:指在春天时点灯迎接来客的地方,现在已经不再需要点灯了。

箭雁沈边:指箭雁落在江边。

梁燕无主:指梁燕没有了主人。

长门暮:指夕阳西下时的长门景象。

玉树凋土:指美丽的花草树木凋谢。

泪盘如露:指眼泪像露珠一样盘旋在眼眶里。

咸阳送客:指在咸阳送别客人。

斜日未能度:指夕阳已经斜照,但时间还没有过去。

正江令恨别:指《江城子》中的故事,江令与妻子别离时的悲伤。

庾信愁赋:指庾信写的悲伤的文章。

苏堤尽日风和雨:指在苏堤上度过了整整一天的风雨。

叹神游故国:指怀念故国的美好景象。

花记前度:指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人生流落:指人生的流浪和漂泊。

顾孺子:指与孺子相会。

共夜语:指一起夜谈。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题目为“丙子送春”,而“丙子”指的是公元1276年(宋恭帝德祐二年)的农历年份。这一年,元军攻入了临安,导致南宋的灭亡。这首词正是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创作而成。 据史料记载,1276年春天,元军攻占临安,南宋朝廷在城破之后被迫请求投降,恭帝和太后、宰相以及部分宗室被俘,并被押往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此时,南宋政权已经岌岌可危,但陆秀夫等人在福州继续与元朝抗战,拥立端宗赵昰为皇帝,策马烽烟之间,形势十分危急。 因此,这首词以“送春”为题,抒发了词人面对严峻的时局,内心的忧愁和痛苦。全词以春天为线索,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痛楚和忧虑,表达了对于故国的思念和怀念,同时也抒发了对于时局不妙的担忧和无尽的悲痛之情。这首词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动荡和人民艰难困苦的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总之,这首词是在南宋灭亡的历史背景下创作而成,它既体现了当时社会风云变幻的局面,也表达了士人对于家国深情厚谊的感受。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文学成就,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文化精神和人民的伟大意志。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词《兰陵王》是一首描写南宋覆灭后的凄苦词,作者虽不可考,但从内容和风格上可以看出,是一位怀念故国的士人所作。该词共分三阕,主旨贯穿始终,以“送春去”为线索串联全文,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忧愁。 上阕写临安失陷后的惨状和词人所感所受,描述了春天已经无路可寻的辛酸,颇有悲咽之感。其中“斗转城荒”表达了临安的衰败,而“不见来时试灯处”则更被人铭记,在无情的战乱中,找到家园的希望已经无从寄托。 中阕则以设问的方式探讨临安覆灭后,爱国军民所遭受的最大痛苦。而“送客屡回顾”则表达了对于宋宫室被掳掠的凄惨境遇的哀叹。 下阕以设问的方式,暗示着宋朝早已回不去的事实,描述了时局的不妙和无望。全词凄绝哀怨,抒发出词人对于故国的思念和无尽的痛苦。 《兰陵王》在全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表现出了词人的爱国情怀和对于故国的怀念。第一段以“芳草连天”的描写,淡化了临安失陷前的美好画面,引出元军攻陷后的“风沙暗南浦”,寓意深远。在此,南浦象征故国,而柳絮则象征流离失所的群臣,无处可归。整首词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深情厚谊和无尽的悲痛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欲送春天归去,可是整个人间没有春的归路。 【注释】:诗人感叹春天已经结束离去,但人类却找不到任何通向春天的道路,暗示社会已经陷入黑暗而没有出路。 空挂着的秋千之外,芳草连着天空的远处。 【注释】:这里描写的是一种虚无感和孤独感,人们往往在自己的安乐窝中感受不到外面的世界,就像落寞的秋千空荡荡地悬着,它象征人群与周围环境的疏离感。 哪里刮来的风沙,昏暗笼罩着南浦。 【注释】:描述了一个阴沉、昏暗、沉闷的场景,风沙象征着动荡和不安,笼罩在南浦上,暗示着当时的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心如乱麻,说不清是怎样的痛苦,徒自忆念着流落海崖的人们,如同无着无落四处飘飞的柳絮。 【注释】:描述的是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忧伤,心中乱如麻,无法言表。对流离失所的人们充满同情之情,他们与四处飘飞的柳絮一样,命运多舛而无着无落。 一阵乱鸦过后,斗转星移,时移事去,帝城中荒凉凄寂。 【注释】:用乱鸦的叫声象征着暴乱时期的动荡,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城逐渐荒芜,萧条静谧,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诗人对于社会的感叹。 再也看不见来时试灯的热闹繁丽。春已归去,谁最忧愁痛苦?那些首航的鸿雁,沉落在荒僻的边土。 【注释】:描述了昔日美好的景象已经消失,春天已经离去,许多事物也随之消失不见,鸿雁不再飞到昔日繁华的地方,而是沉落在荒凉的角落,象征时代的变迁和失落。 梁间的栖燕没有故主,杜鹃悲切的蹄声里,荒宫废苑迎来昏暮。 【注释】:这里描写的是帝国的衰败和家园的消失。栖息在梁间的燕子失去了属于自己的主人,杜鹃发出凄切的鸣叫声,映衬着空荡荡的荒宫废苑。一切都被昏暮所覆盖,形同一片萧条。 那珍贵的玉树长埋泥土,那金铜仙人的承露盘中,盛满如泪的清露。在他被迁走离开咸阳时,不忍远离二频频回顾。 【注释】:描绘了文化和历史的消逝和损失,玉树已经被深深埋在泥土之中,金铜仙人的承露盘也不知所踪,而盛满如泪的清露则象征着诗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回首过去时,何其不舍。 春天啊,你此次归去,是否还能回到这里?我像江淹一样怨恨离别,像庾信一样写下愁赋得语句。苏堤上,天天都是凄风苦雨。叹惜故国的美好时光,只能在梦境中再去游历。那美好的花朵,也只能把他以前的芳姿倩影记住。人生流落到这种情形,只能在深夜里,与儿子相对话语。 【注释】:诗人表达了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无奈。他和江淹、庾信一样,表达了忧愁和失落之情。苏堤上的凄风苦雨,象征着生活的艰苦和无奈,诗人感叹故国昔日的美好时光,只有在梦中才能再走一遍。而美好的花朵也只能让人记住过去的美好,难以复现。在这样的境况下,只有在深夜里和儿子相对话,互相宽慰。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刘辰翁简介: 他的诗歌大多抒发爱国情怀,被誉为“宋代爱国诗人”。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其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共一百卷,已佚。他的诗歌大多抒发爱国情怀,被誉为“宋代爱国诗人”,《宋史·艺文志》有关他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