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沈水。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尽江湖味。听商歌、归兴千里。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译文及注释:
梧桐树上的雨点细细地滴落,渐渐地形成了秋天的声音,被风吹散成了碎片。雨水滋润着衣服和篝火,线绕着香炉,沉静的水面上漂浮着蕙草。岁月悠长,人在天涯,沉醉于其中。秋天的气息和疲惫的感觉交织在一起。紫色的箫声戛然而止,白色的笺纸上写满了深深的怨恨,夜晚的寒冷中鸿鸟飞起。又何必让自己如此凄凉,像一个孤独的旅客。草堂里的春天绿意盎然,竹林中的翠绿清新。西风吹落了落叶,吹散了几番尘世的烦恼。曾经领略过江湖的滋味,听过商歌,现在归来的心情千里迢迢。露水侵湿了酒杯,淡淡的月光透过疏帘照着人,让人无法入眠。
注释:
梧桐:一种树木,叶子像扇子,常用于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中。
雨细:细雨。
渐滴:逐渐滴落。
秋声:秋天的声音。
被风惊碎:被风吹得碎裂。
润逼:润湿。
衣篝:篝火旁边的衣服。
线袅:线条柔软。
蕙炉:一种香炉。
沈水:沉在水里。
岁月天涯醉:时光荒芜,人生苦短,感慨人生。
一分秋、一分憔悴:秋天的凄凉气息,让人感到憔悴。
紫箫:一种乐器。
吟断:吟唱中断。
素笺:白色的纸张。
恨切:怨恨深刻。
夜寒鸿起:夜晚寒冷,天上的大雁开始飞起。
何苦:何必。
凄凉:悲凉。
客里:客居的地方。
负草堂春绿:背负着春天的绿色。
竹溪空翠:竹林中清幽的绿色。
落叶西风:秋天的落叶随着西风飘落。
吹老几番尘世:吹散了几番尘世的烦恼。
谙尽:熟悉了解。
江湖味:江湖上的风味。
商歌:古代商朝的歌曲。
归兴:归家的兴致。
露侵宿酒:露水渗入了酒中。
疏帘淡月:帘子敞开,月光淡淡。
照人无寐:照亮人的心灵,让人难以入眠。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解:
这篇词作是一首典型的秋景抒客之作。作者佚名,但从文学风格和表达方式来看,应该属于唐代的作品。整首词抒发了对季节变化和离愁别绪的感慨和反思。
词作以句子“枫桥夜泊,秋水人独立”的意境为开头,描绘了一幅秋天夜晚的美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来反衬出游子的孤寂和离愁。其中,梧桐、细雨、紫箫、夜寒等意象的描写,创造了一种深秋凄苦的氛围。
在描写了环境之后,下片词作转而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惆怅和离愁,表现出主题更加深刻的情感。词人运用“落叶西风,吹老尘世”来描绘时光流转和命运无常,以及人生经历的飘忽不定。在商歌一曲中,词人把归乡和远行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表达了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对流浪生涯的懊恼和无奈。
综上所述,这首词作通过对自然、人物和内心情感的交融,刻画了一个充满季节变化和人生沧桑的世界。整篇文章语言简洁优美、婉转动人,充满了古典诗歌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评解详情»
注释:
张辑、佚名、衣篝、薰衣用的竹笼
以下是内容注释:
[[2](https://baike.baidu.hk/item/%E4%BD%9A%E5%90%8D/37139)]
衣篝:薰衣用的竹笼。[[3](https://www.zdic.net/hans/衣篝)]
蕙炉:香炉。
谙:熟悉,知道。
商歌:悲凉低沉的歌。
注释详情»
张辑简介: 张辑(生卒年不详),字宗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他是诗人,著有《沁园春》(今泽先生)词,自序云:“矛顷游庐山,爱之,归结屋马蹄山中,以庐山书堂为扁,包日庵作记,见称庐山道人,盖援涪翁山谷例。黄叔豹谓矛居鄱,不应舍近求远,为更多东泽。黄鲁庵诗帖往来,于东泽下加以诗仙二字。” 张辑与冯可迁在京师相遇,他能节文,号矛东仙,自是诗盟遂以为定号。他还有词作《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