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译文及注释:
寒冷的阳光萧瑟地照在琐窗上,梧桐树应该会因为夜里的霜冻而感到不满。在饮酒之余更喜欢品尝苦涩的团茶,熟睡时偏爱瑞香四溢的枕头。秋天已经过去,但白天依然很长,仲宣感到孤独和凄凉。不如随意饮酒,不要辜负东篱菊花的黄色。
注释:
寒日萧萧:寒冷的日子凄凉萧条。
琐窗:小窗户。
梧桐:一种树木,叶子像扇子,常被用来比喻离别。
夜来霜:晚上的霜冻。
酒阑:喝酒的时候。
团茶苦:团茶是一种茶叶,苦味较重。
梦断:梦醒了。
瑞脑香:一种香料,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仲宣:指唐代诗人李白。
随分:随遇而安。
尊前:在酒杯前。
莫负:不要辜负。
东篱菊蕊黄:东篱指东边的篱笆,菊蕊黄指黄色的菊花。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钗头凤·世情薄》是一首充满旋律和情感的词,通篇描绘了秋季的寂静与凄美。作者一开始写道“寒日梧桐声萧萧,瑟瑟琐窗恨瑟瑟”,透出一种浓烈的孤独寂寞之感。梧桐树已凋零,夏日的热闹渐行渐远,剩下只有枯黄的落叶和恨冰霜的心情。通过借景抒情,作者深刻表达了对故土乡愁的思念之情,以及内心世界的阴郁和悲伤。
接着,作者描写了借酒排遣愁绪的场景。作者饮多而醉,沉睡中唯觉瑞胸熏香,这里所用的“瑞胸”熏香名,也隐喻了作者内心的烦恼和不安。然后,作者在三、四两句分别着一“喜”字“宜”字,似乎写欢乐,实际却是为了更深刻地表现内心的悲痛。作者最后写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红”,这里体现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并通过“虚幌”和“照泪”的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内心的凄苦和不舍。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悲痛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借景抒情,她成功地将对故土乡愁和对生命的热爱融入到了词的篇章之中,在读者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这首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首名为《钗头凤·世情薄》的词,作者是佚名,但很有可能是李清照创作的晚期作品。这首词描绘了秋景和寄托乡愁的情感,其中“仲宣怀远”和“莫负东篱”两句暗示了这首词应该是李清照南渡后不久创作的,大约是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据推测,当时赵明诚正在江宁任知府。然而,这首词的写作时间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是李清照“晚年流寓越中所作”,当时赵明诚已经去世,“茶苦”和“梦断”两句则是作者对亡夫之痛的隐喻。
这篇文章通过对《钗头凤·世情薄》的分析,充分展现了词的背景和创作环境。可以看出,李清照在写作这首词时,笔下流露出执迷于乡愁和故土,以及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同时,她也通过词中的意象描绘了美丽的秋景,凸显出自己对生命的爱和珍视。这篇文章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这首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内涵的机会,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
注释:李清照在这里以深秋的景象描绘出自己内心的凄凉和孤独之感。她使用了极其细腻的语言,将阳光照射到窗子上的情形生动地刻画出来,并借用梧桐树叶落的景象,表达出冷寂的秋意和哀愁的情感。
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北宋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宋朝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代表作品《如梦令》,《点绛唇》,《浣溪沙》,《菩萨蛮》,《醉花阴》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