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译文及注释: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听说长安城的灯火夜晚格外美好,华丽的马车如同云朵一般。在蓬莱仙境的清澈水边,觚棱相对,美景无限。玉皇大帝打开了碧落之门,银界的黄昏渐渐消失。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谁曾见过江南疲惫的旅客,他们端坐忧愁,懒散地走在芳尘之中。小屏风旁,冷香凝结。浓郁的酒入梦中,春天的气息弥漫,破窗而入,寻找那个人。
注释:
闻道:听说。
长安:唐朝的都城。
灯夜好:夜晚的灯光很美。
雕轮宝马如云:指豪华的马车和马匹很多。
蓬莱:神话中的仙境。
清浅:清澈浅显。
对觚棱:与觚棱相对。
玉皇:道教中的天帝。
开碧落:打开蓝天。
银界:指天空。
失黄昏:失去黄昏的颜色,即天色渐渐变暗。
江南:中国南方的地区。
憔悴:形容疲惫憔悴的样子。
客:旅客。
端忧:端坐忧虑。
懒步:慢慢地走路。
芳尘:指花香。
小屏风畔:在小屏风旁边。
冷香凝:清香凝结。
酒浓春入梦:喝醉了酒,春天的景色进入梦中。
窗破月寻人:月光透过破窗户,寻找失散的人。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佚名毛滂的《临江仙·都城元夕》是一首充满想象力和形象化的词作。在写作上,他巧妙地将虚构和现实进行对比,通过想象和实现之间的变换,使全文凝聚着一种无奈与寂寞的情感。
首句“闻道长安灯夜好”点出了词作的题目和作品的主体——都城元夕。作者以“闻道”二字,点明此景并非现实而是神游,取而代之的是作者对汴京元夜的想象。在这个美好的想象中,“雕轮宝马如云”描绘出繁华喧闹的场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在下片中,蓬莱清浅、瑶台月色等仙境形象则更加直观地将汴京元夜的盛况表现出来。
然而,另一方面,下片也写出了作者的真实身份和心情。“千门万户曈曈日”,描述了都城的繁华和显赫,同时也映照出了词人的穷愁潦倒,无法排遣的心情。在“羌管悠悠霜满地”和“人不见南帆路”两句中,词人凸显出自己的孤独和无奈,更深刻地反映了他坐罪在旅途中的境遇。
总的来说,《临江仙·都城元夕》笼罩着一层梦幻般的情感,在虚实之间反复转换,令人回味无穷。作者毛滂的精湛技艺和惊人才华,使这首词在唐宋词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成为后世文人所推崇和传颂的佳作。
赏析详情»
毛滂简介: 毛滂(1061-1135),字泽民,衢州江山人,是一位南宋文学家、词人。他约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1135)。他的作品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他的词作以抒情清新、叙事生动、语言优美而著称,被誉为“毛词”的代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