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译文及注释:
芙蓉金菊斗馨香——莲花和菊花争奇斗艳,香气扑鼻。
天气欲重阳——天气已经到了重阳节的时候。
远村秋色如画——远处的村庄秋景如画。
红树间疏黄——红色的树枝之间隔着一些黄色的树叶。
流水淡,碧天长——流水清淡,碧蓝的天空无边无际。
路茫茫——路途漫长。
凭高目断——站在高处眺望,视野开阔。
鸿雁来时,无限思量——看到鸿雁飞来,不禁思绪万千。
注释:
芙蓉:一种水生植物,花大而美丽。
金菊:黄色的菊花。
斗馨香:争奇斗艳的香气。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代有登高赏菊、饮菊酒等习俗。
远村秋色如画:远处的村庄在秋天的景色如同画一般美丽。
红树间疏黄:红色的树木之间夹杂着黄色的树木。
流水淡:流水清澈而柔和。
碧天长:蓝色的天空无边无际。
路茫茫:道路漫长而遥远。
凭高目断:站在高处眺望,视野开阔。
鸿雁来时,无限思量:鸿雁飞来,让人不禁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一首佚名词人所作的《重阳登高》,通过对节令、景物、环境的描写,展现了重阳佳节倍思亲的气氛,并以“无限思量”点出主题。
在上片中,作者运用“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近重阳”两句来表现重阳节前的季节特征,描绘了木芙蓉与黄菊相争香的景象。接着,他又通过“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来将描写的角度转向远方,逐渐展现出秋天最美丽的景色。值得一提的是,“疏黄”之色使得红树中的红叶更显浓密,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细腻的艺术表达能力。
下片中,作者通过“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三句将景色将陆地和水面,以及天空的广袤,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上和心灵上的刺激。而“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三句则强调了作者登高遥望时内心的孤独和思念。在这里,作者用简练的语言流露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们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领悟到词人的情感。
总之,佚名词人的《重阳登高》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对秋景的描绘,展示出了重阳佳节倍思亲的氛围,同时也反映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这让人不由得为其创作精神所感动。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佚名词人在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赋此词的创作背景。当时,他已经是陈州(今河南淮阳)知州,年仅四十八岁。
据了解,佚名词人由参知政事贬来陈州已经六年之久,生活过得颇为清苦。因此,他经常借酒来发泄自己的愁苦与不满。在秋天的某一天,佚名词人登高远望开封城,欣赏了秋日的美景,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词作为对这段时间生活和心情的一个总结。
佚名词人的创作风格明快流畅,情感真挚自然,反映了他的生活和心境状态。他的创作深受读者喜爱,也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
总之,佚名词人的这首词在宋代文学中是一件珍贵的艺术遗产,通过他的经历和情感,让读者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无常和难以捉摸,也展现了他在艰难岁月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二:
这篇文学赏析的主题是佚名词人所作的一首写秋日野游的令词,为读者呈现了作者笔下秋天登高所见景致和游兴。在这篇赏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清新明快之笔和恬淡超脱之情。
在词中,作者描绘了秋天的美好景色,如“芙蓉金菊斗磐香”,“远处的乡村秋色如画,树林间红叶浓密,黄色稀疏”,通过文字把读者带入一幅秋日登高的画卷中,清晰明快地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谈及登高的习俗。同时,作者也在词中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相映成趣。
整篇文学赏析打开读者的视野,传达了关于自然、节日和情感等多种信息。作者的笔力流畅清新,情感饱满自然,与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交相呼应。同时,通过对客居异地的思念之情的表达,也反映出作者淡泊名利、恬淡自足的人生态度。
总之,这篇文学赏析带有一股清新而自由的气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欣赏到了秋日登高所带来的季节美景和深层情感。
赏析二详情»
译文及注释:
- 重阳(chóng yáng):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 芙蓉(fú róng):一种开花美丽的水生植物。
- 金菊(jīn jú):秋季开花的菊花品种,黄色或金黄色。
- 红叶(hóng yè):秋季落叶,叶子变为红色的树木。
- 鸿雁(hóng yàn):候鸟之一,秋季会从北方迁徙到南方。
注释:
- 上句中的“斗妍”是汉语成语,表示互相争芳。
- “秋水无波”形容秋季的河流很平静。
- “茫茫”形容天空或远处的景物非常模糊或看不清楚。
- 鸿雁是中国古代文学常用的意象之一,常被用来写游子思乡等情感。
译文及注释详情»
晏殊简介: 晏殊是宋代词人、诗人、散文家,他的词作品极具特色,以“抒情传神”的风格著称,其词作品多被称为“晏词”,被誉为“宋词之祖”。他的诗作品抒发出深沉的思想和情感,以“抒情细腻”的风格著称,其诗作品多被称为“晏慧”,被誉为“宋诗之祖”。晏殊的散文作品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被称为“晏文”,被誉为“宋散文之祖”。 晏殊的词、诗、散文作品,都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受到了历代文人的赞誉,被誉为“宋代文学三祖”。晏殊的第七子晏几道,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品以“抒情清新”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被称为“几道诗”,被誉为“宋诗之子”。晏殊和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是宋代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