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彻,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咳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尹造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比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译文及注释: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彻,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咳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尹造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比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东南山水,以余杭郡为最。就这个郡来说,灵隐寺最为出色。从寺庙来看,冷泉亭最为优秀。亭子建在山下,水中央,寺庙的西南角。亭子高不过寻,宽不过丈,但是却非常别致,地形优美,景色秀丽,没有一处不是美景。春天的时候,我喜欢那草木葱茏,生机勃勃的景象,可以让人心情舒畅,血气旺盛。夏天的夜晚,我喜欢那泉水潺潺,微风拂面的感觉,可以让人消除烦恼,振奋精神。山树为天然的遮盖,岩石为天然的屏障,云从房顶升起,水与台阶平齐。坐在这里欣赏风景,可以把脚濯洗在床下;躺在这里玩耍,可以在枕头上垂钓。而且这里的泉水清澈透彻,冰凉柔滑。无论是普通人还是道士,眼睛和耳朵上的尘埃,心灵和口舌上的污垢,都会在这里自然而然地消失。这里的潜在益处和隐蔽的优点,胜过言语的表达。这就是为什么余杭和灵隐寺最为出色的原因。余杭从郡城一直延伸到四封,山峦和湖泊交织在一起,非常适合观光游览。早些时候,领郡的官员们建造了虚白亭、候仙亭、观风亭、见山亭和比亭。这五座亭子相互呼应,如同手指一样排列在那里,可以说是美景尽收眼底,完美无缺。后来的人,即使再有敏锐的眼光和巧妙的手艺,也无法超越这五座亭子。因此,我只是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进行了描述,而没有进行创作。这是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的记录。
注释:
东南山水:指中国东南地区的山水风景。
余杭郡:指现在的杭州市。
灵隐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街道,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的祖庭之一。
冷泉亭:位于灵隐寺西南隅,亭在山下,水中央。
甲:指最好的、最优秀的。
撮奇得要:指精选、精挑细选。
地搜胜概:指地形优美,景色宜人。
草薰薰:指春天草木茂盛,芳香扑鼻。
木欣欣:指春天树木生长茂盛,枝繁叶茂。
导和纳粹:指春天的景色可以使人心情舒畅,消除烦躁。
泉渟渟:指夏天清凉的泉水。
风泠泠:指夏天微风拂面的感觉。
蠲烦析酲:指夏天的景色可以消除烦躁和酒醉。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指山和岩石为亭子提供了天然的遮蔽和保护。
云从栋生,水与阶平:指亭子的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濯足于床下:指可以在亭子里放松身心,舒展筋骨。
垂钓于枕上:指可以在亭子里休息,享受自然风景。
眼耳之尘,心舌之垢:指人的身心污染和烦恼。
潜利阴益,咳胜言哉:指亭子的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对人产生好的影响,胜过言语的教导。
四封:指杭州市的四个城门。
丛山复湖:指杭州市周围有很多山和湖泊。
形胜:指景色优美。
领郡者:指古代的地方官员。
相里尹、韩仆射、裴庶子、卢给事元辅、河南元藇:指古代的官员和文人,他们在杭州市周围建造了一些亭子。
比亭:指河南元藇建造的亭子。
佳境殚矣,能事毕矣:指杭州市周围的景色已经非常美丽,建造亭子的工作也已经完成了。
敏心巧目:指有心有力的人。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指公元821年8月13日。
译文及注释详情»
导读:
本文是一篇游记导读,作者描述了他在杭州游灵隐寺时的热闹场景,并向读者介绍了他寻找凉快去处的经历。文章重点介绍了冷泉亭,它位于寺庙出口往西的方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建筑,最早于唐朝时期建造。亭子枕在潺潺流淌的溪水上,形制优雅,空间宽阔。作者引用了清代文人江亢的诗句来赞美这个优美的亭子。文章还提到,白居易曾为杭州太守,他修建的白沙堤对当地人民有着巨大的实际效益,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纪念意义。总的来说,本文通过作者的游记体验和历史资料的补充,向读者展示了冷泉亭及其历史的魅力。
导读详情»
赏析:
这篇文章是一篇关于冷泉亭的游记赏析。作者佚名,所选自《白居易集》。文章主要通过赞扬杭州前任长官所建的胜景来阐发山水佳境对身心的美育作用。文章结构简洁、层次清楚,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重在议论。文章从景出,情理交融,读来富于情致和理趣。
在文章中,作者不对冷泉亭本身作具体描写,而是强调杭州、灵隐寺本属形胜,指出冷泉亭的位置选择得很好,集中抒写在冷泉亭所感受的情趣和所获得的启发。尤其是第二段从冷泉亭春日夏夜的情趣,写到它在山下水中的地位所具有的形胜和情怀,以及坐卧其上的异趣,然后归结于情操的潜移默化,有情有景,有理有致,清婉美净,娓娓动听,有条不紊,确属一种优美的游记笔墨。
此外,文章还点明了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同时介绍了余杭郡除了冷泉亭外,还有许多其他风景秀丽的地方,如虚白亭、候仙亭、观风亭、见山亭和望晴亭等。这些亭子都是由当地官员所建,各具特色。
总体而言,这篇文章从游记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冷泉亭的描述与赞扬,阐发了山水佳境对身心的美育作用。作者运用清新明快的笔墨,将景物与情感、思考相结合,展现出一种优美的游记风貌,读来耐人寻味,令人陶醉。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漏掉。
《白发伤心道袍坠》中有“春风携带报平安,谁见冷泉春水涟”的诗句。其中“冷泉”指的就是冷泉亭。冷泉亭因其清凉爽旷,深受白居易喜欢。
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林的茂盛。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
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你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
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不知不觉中给人带来了许多利益和好处。因此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除了冷泉亭,还有许多其他风景秀丽的地方。在这里做太守的人,例如相里君修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修筑了候仙亭、庶子裴棠棣修筑了观风亭、给事卢元辅修筑了见山亭、右司马薛能修筑了望晴亭等等。
译文及注释详情»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