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铜雀台》拼音译文赏析

  • yǒng
    tóng
    què
    tái
  • [
    táng
    ]
    wāng
    zūn
  • tóng
    què
    tái
    chéng
    zuò
    kōng
    duǎn
    cháng
    xiù
    jìn
    beī
    fēng
  • zhī
    xiān
    jià
    guī
    chù
    qiǎn
    pín
    meí
    wàng
    hàn
    gōng

原文: 铜雀台成玉座空,短歌长袖尽悲风。
不知仙驾归何处,徒遣颦眉望汉宫。


相关标签:咏物

译文及注释
铜雀台建成了,但玉座空空荡荡,短歌长袖唱尽了悲凉的风声。不知道仙人驾驭着什么飞行工具回到了哪里,只能让人皱起眉头向汉宫远望。
注释:
铜雀台:汉武帝为了纪念自己的宠妃薄姬,建造的一座高台,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

玉座:指汉武帝的宝座,象征皇权。

短歌长袖:形容女子悲伤时的姿态。

仙驾:指传说中仙女乘坐的神马。

颦眉:皱眉头,表示忧虑。

汉宫:指汉武帝的宫殿。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咏史之作,描绘了曹操的铜雀台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在诗中,作者批判了曹操的某些行为,尤其是在他死后还要求美女们自给自足,每个月都要为他献祭,显示出了他迷信和奴役人民的无知行为。这也反映出当时的一种行政思想,即认为统治者应该享受人民供养的“福利”,而忽视了对人民的关怀和保护,致使人民权益受到侵害。 然而,在诗中,作者也呼吁统治者要爱惜民力,破除迷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更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 此外,曹操所建造的铜雀台也是历史上重要的一件文化遗产,代表着曹操的权力和地位。作者通过对这个历史事件的描述,表达了对于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保护。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铜雀台这一历史事件为题材,既揭示了当时的行政思想,更寓意深远,对于提醒人们珍惜自身价值、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赏析详情»


注释
这篇文章提到了曹操和他在铜雀台的一些事迹。 首先,文中提到的铜雀台是曹操在河北临漳建造的一座高台,其原意是用来纪念曹操平定袁绍的功绩。在这个语境下,“铜雀”就是指袁绍的军师荀谌曾经对袁绍说过:“天下大事,非曹孟德莫属。孟德既已得志,必矣。”因此,铜雀台就代表着曹操的权力和地位。 然而,虽然曹操建造了这座铜雀台,并保存了许多美女供自己取乐,但他最终的命运却是“玉座空”,也就是在铜雀台建成几年后就去世了。这里的“玉座”代表着曹操的地位和权力,而“空”则表明曹操去世后这些东西都失去了价值。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短歌长袖”。这是曹操在铜雀台中保存的美女们唱的短歌和穿的长袖,是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和风尚。 最后,文章也提到了曹操死前的遗命,要求铜雀台中的美女们可以自给自足,同时每到他的祭日以及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歌舞献祭。这反映了曹操的权威和地位,以及他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和关注。 注释详情»


汪遵简介: 王遵是唐代诗人,字不详,宣州泾县(唐诗纪事作宣城人)人,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他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许棠亦及第。他的诗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他的诗集《唐才子传》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