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
衔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间不肯言。
译文及注释:
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承受冤屈,只愿先死甘心,何必在花丛中不肯开口说话。
注释:
家国兴亡:指国家的兴衰荣辱,作者认为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息息相关。
身独存:指作者身为一介女子,没有男子的支持和保护,但仍然坚强独立地生存下来。
玉容:指作者的容貌,玉是美好、珍贵的象征。
楚王恩:指楚王对作者的恩宠,可能是因为作者的才华或美貌而得到了楚王的青睐。
衔冤:指作者受到了冤屈,但她选择了默默承受,不愿意在花间吐露心声。
甘先死:指作者宁愿死而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花间:指花园、花丛,也可以理解为指人间繁华的世界。
不肯言:指作者不愿意在繁华的世界中吐露心声,选择了默默承受。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1. “家国兴亡”是指息国和楚国合作灭掉蔡国之后,因为息国过于傲慢自大,楚国趁机灭掉了息国。这种家国兴亡的历史故事在古代流传颇广,属于历史上的实际事件。这也表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关注和思考。
2. “楚王”指的是楚文王,他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重要君主,以其开明治世和治国有方而著称于后世。
3. “合”指“应该”,表示从义务、道义等角度看,某种事情本来就应该如此,不可逆转。
4. “不肯言”所指是息妫被虏期间三年不言,最后自尽的故事。据说,当时息妫被虏,被迫成为了楚国王子的妻子,但她一直保持沉默,没有半句言语。直到三年之后,她终于在文宣王面前自尽,以表达对于自己的故土、家族和国家的思念和眷恋。
总的来说,这几个词汇和典故都表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国家和人性的关注和思考,尤其是对于忠诚和爱国精神的呼唤。这些内容也涉及到哲学、历史、文化以及道德伦理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深度。
注释详情»
汪遵简介: 王遵是唐代诗人,字不详,宣州泾县(唐诗纪事作宣城人)人,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他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许棠亦及第。他的诗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他的诗集《唐才子传》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