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刃血攻聊已越年,竟凭儒术罢戈鋋。
田单漫逞烧牛计,一箭终输鲁仲连。
译文及注释:
刃血攻聊已越年,竟凭儒术罢戈鋋。
刀剑鲜血的攻战已经过去了一年,竟然凭借儒家学问放下了武器。
田单漫不经意地烧了牛,却被鲁仲连用一箭射败了。
注释:
刃血:刀剑上的血,指战斗中的杀戮。
攻聊:攻打聊城,指战争。
儒术:指儒家学说,包括经典、礼仪、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罢戈鋋:放下武器,停止战斗。
田单:春秋时期齐国将领,曾经用火攻战胜晋国。
漫逞:随意游荡。
烧牛计:田单用火攻的计策,将牛皮装满干草点燃,放在敌军营地,制造混乱。
一箭终输:鲁仲连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将领,曾经在战斗中被对方一箭射中而战败。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七言绝句是一首咏古诗,主题涉及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乐毅伐齐和破燕复齐战争。诗中作者通过表现赞美鲁仲连的智慧以及其采用的攻心战术,强调了这种手段相较于田单的穷兵黩武更为明智。
在诗中,作者对战争的惨烈、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的伤害进行了控诉。同时,他赞颂了鲁仲连在聊城之战中采取的高超战术,即通过攻心战术解决战争,并对他的智慧和谋略表示了崇高的敬意。
总的来说,这篇咏古七言绝句藉由回顾历史和表达情感,传达了对于战争不可取和倡导和平的信息,并强调了智慧和和平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简析详情»
注释:
这篇文章提到了战国时期破燕复齐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聊城之战及相关人物和故事。以下是具体内容的注释:
1. 佚名:指这篇文章的作者身份不明,无法确定具体姓名和背景。
2. 刃血攻聊:指破燕复齐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聊城之战,双方激战激烈,残酷程度极高,直至流血成河。
3. 已越年:指聊城之战中,由于守聊燕军拼死抵抗,齐军久攻不下,战争持续了一年之久,历时漫长。
4. 儒术:指鲁仲连在聊城之战中采用了攻心战术,通过和平方式劝降燕军,避免了更多的流血和损失。
5. 田单:破燕复齐战争中的齐国将领,也是聊城之战的军事统帅。
6. 烧牛计:指破燕复齐战争中的另一次战役——火牛阵,这是一种军事策略,利用火牛装置来破坏敌人军队的阵势。
7. 一箭:鲁仲连在聊城之战中,将劝降书绑在箭上射进聊城,瓦解了守城燕军的士气,最终使之放弃聊城而撤兵。
8. 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贤士,具有深厚的学问和卓越的政治才干,出谋划策,为齐国立下不朽功勋。
注释详情»
汪遵简介: 王遵是唐代诗人,字不详,宣州泾县(唐诗纪事作宣城人)人,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他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许棠亦及第。他的诗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他的诗集《唐才子传》传世。